九重传漏日方中,书献贤能列至公。
鸡舌含香颁汉署,龙颜动色坐尧宫。
彩翚隐隐窗明电,玉凤泠泠帷度风。
近侍皋夔多启沃,人才不减古时隆。

诗句释义:

  1. “九重传漏日方中”: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宫殿,在古代中国,皇帝通常居住于皇宫深处,而“九重传漏”则形容了宫殿的宏伟与神秘。
  2. “书献贤能列至公”:这里的“书献”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结果被呈上皇帝。“贤能”和“至公”都表达了对人才的肯定。
  3. “鸡舌含香颁汉署”:“鸡舌”在这里可能是指诏书,“含香”则表示诏书的内容充满了香气,象征着诏书内容的珍贵或重要性。“颁汉署”则意味着这些诏书被送到汉朝的官府中。
  4. “龙颜动色坐尧宫”:“龙颜”可能是指皇帝的面貌,“动色”则表明皇帝因为收到诏书而显得非常高兴。“尧宫”则是皇帝的住所,这里暗示了皇帝对这次考试的重视。
  5. “彩翚隐隐窗明电”: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彩翚即五彩缤纷的鸟雀,它们在窗户旁边飞翔,给室内带来了光明。
  6. “玉凤泠泠帷度风”:这里的“玉凤”可能是指一种珍贵的鸟类,它们的鸣叫声音如同音乐一般。“帏度风”描述了这种鸣叫的声音通过帷幔传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7. “近侍皋夔多启沃”:皋、夔是古代的两个官职,皋夔多启沃则表示有很多大臣经常向皇帝进言献策。
  8. “人才不减古时隆”: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才的肯定,认为这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比古代逊色。

译文:

九月七日朝廷测试进士的文章,
皇帝的宫殿里传出了传令的钟声,
文章献给了贤能之臣,他们被列在公卿之上。
诏书送到了汉朝的官府,皇上的面容为之色变,
彩羽鸟儿在窗户边飞翔带来光明,
玉凤的鸣声穿过帷幕传来阵阵凉风。
许多近侍大臣经常向皇上进言献策,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亚于古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三月七日,当时他正在参加廷试。诗中通过描绘皇帝接见进士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人才的认可和赞赏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龙颜动色”、“玉凤泠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进士们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