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城下雨初收,马上逢春得自由。
直上北邙望吴越,料应寒食到苏州。
注释:孟州是今河南省孟县,河阳城在孟县南面。寒食节时人们要扫墓祭先人,因此孟州一带的风俗与吴越地区相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土风物的眷恋之意。同时,诗人还展现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河阳城下雨初收,马上逢春得自由。
直上北邙望吴越,料应寒食到苏州。
注释:孟州是今河南省孟县,河阳城在孟县南面。寒食节时人们要扫墓祭先人,因此孟州一带的风俗与吴越地区相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土风物的眷恋之意。同时,诗人还展现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阳光依傍山峦渐渐消失,黄河奔流不息向海奔腾。若想看得更远,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注释: 1. 白日依山尽:白日指的是太阳,依山指的是靠近山边。形容太阳即将落山,太阳快要落到山的那一边了。 2. 黄河入海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忆京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2句: 山风日多寒,近燕苦秋阳。 注释:这里的“山风”可能是指山间吹来的凉爽的风。“日多寒”说明天气非常寒冷。“近燕苦秋阳”中的“近燕”可能是指临近的燕子,因为燕子在秋天常常感到寒冷。整句话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山风凛冽,气温骤降,让人感到寒冷。 第3-4句: 怀来虽小县,肇置自李唐。 注释:怀来是一个小县
【译文】: 出关又入关,五次见到月亮上弦月。 草木虽然没受霜打,寒风已经凄凉寒冷。 悬崖小径多么迂回曲折,层层山峦横贯天空。 上面有一块太古的石头,下面有一条无底的泉水。 幽深的意境很值得称赞,万雷喧阗使人心烦意乱。 驯养的象用宝辔相随,紫红驼披着锦袍鲜艳。 铁骑簇拥云队,黄屋沿着星宿行进。 皇帝巡游安定风俗,执法恭敬在后先。 高官贵戚同享太平,搬走宅院如登仙乡。 平民百姓终年劳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对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然后分析概括即可。 榆林驿:地名,在今陕西榆林东南一带。榆与柳是古代常见的树种,但它们的性质却截然不同。诗人借榆与柳作对比,来说明事物的属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而并非由外在环境所决定的。“坚脆虽不同,气尽同一朽”意为:“虽然质地的坚固与脆弱不一样,但终究会走向相同的结局”
注释: 1. 官路何逶迤,里数不可度。 注释:官道多么曲折迂回,道路的距离无法计量。 2. 宿止有常程,晚次鸳鸯泺。 注释:住宿有固定的规律,晚上停在鸳鸯泺。 3. 山低露草深,天朗云气薄。 注释:山峦显得低矮,露水覆盖的草很浓密,天空晴朗,云气稀薄。 4. 积雨风飕飕,平波烟漠漠。 注释:连绵的雨水使风声呼啸,平静的水面上飘散着烟雾。 5. 凫鹥杂翔集,巨鳞倏潜跃。 注释:野鸭和鸥鹭在水中嬉戏
【赏析】 《纪行诗十首》,是杜甫晚年的作品,是他流寓成都草堂期间所作。这组诗歌共十篇,每篇都有标题,这是第十篇。这首诗描写诗人出使长安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三垤何崇崇,遥直都门北。”这三堆土疙瘩多么高啊!它远远地耸立在长安城的北面。这里的“三垤”指长安城北的三个土山。“崇崇”形容土山之高。 “天肃烟岚青,野迥露草白。”天空晴朗,烟云飘动。田野辽阔,草木茂盛。 “紫气千里临
辉图诺尔作 侵晨离白海,辇路转西迈。野光散平芜,山容列修黛。 秋风动地来,层波忽澎湃。戎马多惊嘶,寒声袭鞶带。 逾冈览晴川,夷旷襟抱快。白花间紫蕤,将将委珩佩。 幽兴足目前,绝境疑方外。旌麾匝云屯,舆帐拟行在。 法从各有司,谏垣敢荒怠。边报丛远函,苍黄尽吁怪。 解鞍愒前村,伏枕念当代。王纲未旒缀,群生半尘芥。 纡轸谁与言,沈思屡长嘅。东南何时苏,吾欲问大块。 注释: 侵晨离开白海
【注释】 巍巍:高耸的样子。镇:保卫、镇守的意思。 奕奕:光彩照人的样子。 隩区:幽静的地方。 苍龙:这里代指龙虎台,因为龙虎台是古代帝王巡行时的驻跸之地。 居庸:长城名,在今北京延庆西北。 圣子:即天子,古代对国君的尊称。 简俭(jian jiǎn):简朴、节约的意思。邦本:国家的基石、根本。 云门:古代的一种乐舞形式,以“云”为名,因而得名。 【赏析】 这首诗是纪行诗中的第十首
【注释】 潞河:指流经潞县(今河北东南部)的潞河。上水:即上游,此处指潞河的河水。登天:形容水流湍急。破浪云帆借我便:意思是说在船上乘着风浪破开江面的波涛,就像借用了船夫的翅膀一样轻松快捷。宣室:古代帝王召见大臣和谋士的地方。复祠:又举行祭祀。仍汉畤:指恢复汉朝时祭祀的场所。薰风入耳听虞弦:意思是说随着轻风进入耳朵的是舜帝的《韶》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篇以“水”为题
【诗句】我行已旬浃,所历皆朔漠。 兴和号上郡,陂陀具城郭。 滦阳界东履,汾晋直西略。 提封广以遐,编氓半土著。 连甍结贾区,层楼瞰寥廓。 要会称雄丽,势压诸部落。 兴王远垂裕,百载承制作。 北巡必西还,远儗东邑洛。 供亿颇浩繁,抚循在恭恪。 四邻慎备虞,三辅严寄托。 贤愚不同调,虫沙与猿鹤。 长愿四海清,汉仪岁辉烁。 【译文】我已经行走了十天,所经历的都是北方的荒原;兴和被称为上郡
【注释】 山阳:山阳县。汉献帝刘协的陵墓。 汉遗城:汉朝遗留下来的城墙。 马鬣:皇帝陵墓前用来标志方位的装饰物,此处代指汉献王墓。 典午:指东晋的司马氏,这里特指司马昱。 邺瞒:指晋朝的司马氏。 不臣名:没有臣服于朝廷的名声。 【赏析】 《山阳汉献帝墓》是一首咏怀诗。首联“山阳小邑汉遗城,马鬣荒芜汉献茔”,点明山阳为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陵墓所在,又用“马鬣”一词,暗喻曹操对汉献王的忌恨和蔑视
【注】潮阳:今广东省潮州市。 行部:即“尚书省左司郎中、员外郎”的省称,掌管吏部、户部等事务。 遗老衣冠犹近古,穷边学校久同文:指潮阳县的遗民们依然保持着古老的衣冠风俗。潮阳地处边远,但学校却与内地一样,长期受到重视。 卤田宿麦翻秋浪,楼舶飞帆障暮云:指潮阳沿海地区的盐田里,夜晚的波浪翻滚着,就像一片秋天的大海。而远处的海船正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声教东渐无限量,扬清便欲涤朱垠
翠华游豫暮春天,花满长堤草满川。 渔艇凌波遥掷网,农廛趁候竞犁田。 皇情嘉共民心乐,御气能增物色妍。 析木津头多雨露,从今四海屡丰年。 注释: - 翠华游豫暮春天:描述春日里皇帝出游的场景。“翠华”指华丽的仪仗队,“游豫”表示游玩愉快。 - 花满长堤草满川:形容春天景色美丽,花草繁茂。 - 渔艇凌波遥掷网:描绘渔民在河上捕鱼的场景。 - 农廛趁候竞犁田:描述农民趁着好天气进行耕作的情景。 -
巩县 红陈百万积敖仓,表里山河号富强。 海漕于今归上谷,萧然小县类山庄。 注释: 巩县:指的是今天的河南省巩义市,历史上有“天下之中”之称。 红陈百万积敖仓:形容巩县的粮食储备丰富。 表里山河号富强:指巩县地处中原,山河壮丽,自古以来就以富强著称。 海漕:这里指的是黄河水运。 于今:现在。 上谷: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是黄河的重要入海口之一。 萧然:形容萧条、冷落的样子。 小县
虎牢关 虎牢关,古称汜水关,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是秦、汉两代的边防要地。关名取自春秋时齐桓公和晋文公争霸的典故,即“虎牢”之战。 黄河南岸虎牢关,百尺天梯跬步艰。 黄河在此处蜿蜒流淌,形成了壮观的景色。虎牢关位于黄河南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然而,要想通过这道天梯般的险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气。 楚汉雌雄如反掌,旧闻历历鬓毛斑。 楚汉争霸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鸿沟一线界荥阳,京索相望古战场”的意思是:“鸿沟”是一条界限,荥阳与洛阳隔河相对;“京索”是一道防线,潼关与函谷关遥相对峙。“水德久归三尺剑,子房未必解兴王。”意思是:水德已归,三尺剑无用了,张良也不见得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两句说,鸿沟、京索都是防御之线,而水德既衰,三尺剑也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