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一万里,书信近如何。
向暮客怀薄,及秋乡梦多。
故人相慰藉,并舍数经过。
但愿长无事,彤庭接佩珂。
沧江一万里,书信近如何。
向暮客怀薄,及秋乡梦多。
故人相慰藉,并舍数经过。
但愿长无事,彤庭接佩珂。
【译文】:
沧江水波浩渺无边,寄来的信笺何时能到达我手?
天色已晚,我在异乡思念家乡,梦中常常回到故乡。
我的友人时常安慰我,他也曾多次经过这里。
但愿天下太平无事,天子的殿堂中也能听到佩饰叮当的响声。
注释:
- 沧江:指长江。沧江一万里:长江水波浩瀚,绵延万里。沧,指深青色,这里指深蓝色的水。2. 书信近如何:书信什么时候能寄到我手中呢?3. 向暮:傍晚时分。4. 客怀薄:在异乡的孤独与寂寞。5. 彤庭:朱红色的宫殿,这里代指朝廷。6. 佩珂:古代官员的朝服上佩戴着的玉质佩饰,珂是玉的意思。7. 长无事:希望永远没有战争和灾难。8. 彤庭接佩珂:朝廷中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意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题中的“孔奉常”应是指王昌龄的好友之一,名叫孔颖达。王昌龄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身处异地、远离故乡的孤独与无助。
首句“沧江一万里,书信近如何?”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江景,长江之水浩渺无垠。诗人通过“沧江”二字,给人以深沉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他心中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书信近如何?”则直接点出了诗人最关心的问题——书信何时能够到达自己的手中。这一问既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焦虑。
次句“向暮客怀薄”,则是诗人对自身感受的进一步描绘。在这里,“向暮”一词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客怀”则是指诗人在外漂泊、心情孤寂的状态;而“薄”字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助。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真实而感人。
第三句“及秋乡梦多”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秋天是思念家乡的季节,也是最容易产生梦境的时候。诗人在这里通过“及秋乡梦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亲人的牵挂。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句“故人相慰藉,并舍数经过”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里,“故人”指的是老朋友,他们相互安慰,共同度过难关;而“并舍数经过”则表示他们经常一起度过这些艰难时刻。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深感友情的可贵与真挚。
最后一句“但愿长无事,彤庭接佩珂”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这里,“长无事”意味着希望永远没有战乱和灾难;“彤庭接佩珂”则是指朝廷中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意和情感。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心,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感人,让人深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