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城南江水流,故人惜别暂维舟。
节中偶病不成饮,客里逢欢却是愁。
地迮那容《胡旋》舞,波回更作楚声讴。
三年三见戎葵色,多事红花照白头。
【注释】
- 端午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端午节。
- 泊舟:停船。信州城下:位于江西上饶市的信州古城。陈行之推官:名不详,时任信州知府的陈行之推官。袁仲野知事:名不详,时任信州知府的袁仲野知事。
- 我:指诗人自己。挹翠亭:信州城中的一个楼台,诗人在此饮酒作诗。
- 故人:老朋友。惜别:舍不得分别。维舟:系船。
- 节中偶病不成饮:端午节里,由于疾病未能喝酒。
- 客里逢欢却是愁:在异乡,遇到欢乐却忧愁。
- 地迮那容《胡旋》舞:地势狭小,不允许跳《胡旋舞》。
- 波回更作楚声讴:江水流动,水波激荡,发出如楚歌般的歌声。
- 戎葵:即葵菜,一种植物,此处指葵花。
- 多事红花照白头:这两句诗用比喻的手法,以红花映衬白发,表达了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端午节这天,泊舟于江西省上饶市附近的信州城下时所作,是为陈行之和袁仲野两位朋友而作。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友别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节日里的孤独之感。
诗的前两句“端午日泊舟信州城下陈行之推官袁仲野知事携酒馔劳予于挹翠亭上”描绘了端午时节的景色。端午时节正值盛夏,阳光明媚,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风景如画。此时,陈行之和袁仲野两位朋友前来拜访,为诗人带来了美酒佳肴,让诗人在挹翠亭上畅饮畅聊,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佳节。
诗的第三句“节中偶病不成饮”则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不能饮酒的心情。端午节是一年中的第三个重要节日,也是人们祈求健康长寿的时刻。然而,诗人却在节日里突然生病,无法享受与朋友们共同庆祝的快乐时光,只能默默地忍受病痛的折磨。
接下来的两句“客里逢欢却是愁”,则揭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虽然身处异乡,但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仍然怀念着家乡和亲人。而在异乡遇到欢乐却又忧愁,可能是因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更加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诗的后三句“地迮那容《胡旋》舞,波回更作楚声讴”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用“地迮”形容地势狭小,无法容纳《胡旋舞》;用“波回”形容江水激荡,发出如楚歌般的歌声。这样的自然景观不仅美丽动人,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喜爱。
最后一句“三年三见戎葵色,多事红花照白头”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诗人回忆过去三年中,曾经多次见到戎葵(一种植物),如今又再次见到其花色;同时感叹人生短暂,红颜易老。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也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比与反问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