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宜有素,处世欲无言。
拘束尊名教,烦忧念庶蕃。
衣冠符道气,学行表儒门。
试与论消息,流观万化原。

【解析】

“隐居”,指隐逸,即退隐不出仕。“其二”为这首诗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内容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组完整的作品。“安贫宜有素”,意思是说,安于贫困就应该保持平常心。“处世欲无言”,意思是说,在世俗中,应当保持沉默。“拘束尊名教”,意思是说,受到尊称就要约束自己的言行。“烦忧念庶蕃”,意思是说,心中忧虑就多思虑。“衣冠符道气”,意思是说,穿着打扮应该符合道的气质。“学行表儒门”,意思是说,学识与行为应该代表儒家的门风。“试与论消息”,意思是试着谈谈变化的道理,也就是谈论变化之道。“流观万化原”,意思是说,观察万物的变化规律。

【答案】

安贫宜有素,处世欲无言。拘束尊名教,烦忧念庶蕃。衣冠符道气,学行表儒门。试与论消息,流观万化原。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志抒怀之作。诗人以“隐居”自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全诗表达了诗人安贫守志,不随波逐流;处世寡言,不张扬显摆;尊重传统、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为首联,诗人开宗明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志趣。“隐居”,指隐逸,即退隐不出仕。“其二”,指这首诗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内容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组完整的作品。“安贫宜有素”,意谓安于贫困就应该保持平常心。“处世欲无言”,意思是说,在世俗中,应当保持沉默。“拘束尊名教”,意谓受到尊称就要约束自己的言行。“烦忧念庶蕃”,意思是说,心中忧虑就多思虑。“衣冠符道气”,意谓穿着打扮应该符合道的气质。“学行表儒门”,意思是说,学识与行为应该代表儒家的门风。“试与论消息”,意思是试着谈谈变化的道理,也就是谈论变化之道。“流观万化原”,意思是说,观察万物的变化规律。

中间四句为颔联,诗人用典来表达自己对名利地位的看法。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论语·卫灵公》),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富贵之中,但是并不追求名利地位。“拘束尊名教”中的“拘束”一词,出自《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乐乎?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认为学习不能停止,更不能懈怠,所以此处“拘束”是指要谨慎行事,不要过分张扬。“烦忧念庶蕃”中的“烦忧”,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怨天者无亲,怨人者无友’。”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种修养:仁、知、勇。其中勇者不惧,就是不因为困难而感到害怕,所以此处“烦忧”是指不因困难而忧愁。“衣冠符道气”中的“衣冠”,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君子入太庙,每事问’。‘孰谓八岁不可作春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君子入太庙,每事问”中的“君子”就是孔丘自己,他经常向孔子请教各种学问和问题,所以此处“衣冠”是指穿戴整齐,举止文雅。“学行表儒门”中的“学行”,出自《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所以此处“学行”就是指学习儒家学说,修身养性。

尾联两句为颈联,诗人用典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试与论消息”中的“消息”一词源自《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消息”指的是变化和规律。“流观万化原”,意思是指观察万物的变化规律。

此诗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和隐逸山林的闲适生活,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宁静的人生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