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生绡万里同,高堂相对似山中。
崖堪作柱支寰宇,云欲为霖布太空。
金碧光摇闽嶂日,松杉声韵虎溪风。
陶潜静里观心法,莲漏何烦问远公。

【注释】:

方壶云崖图:即《方壶云崖图》,唐代画家张璪的画,是一幅描绘山中景象的山水画。

后山汤导师:即后山汤普逊,是一位研究佛教艺术的学者;方壶、云崖:都是指画中的景致。

生绡:生绢,一种薄而有光泽的丝织品,这里指画纸。万里同:意思是万里之内都相同,形容画作气势宏伟。高堂相对似山中:高堂,高大的厅堂;对,相对;山中,山间。这里指画中的亭台楼阁。

崖堪作柱支寰宇:指画面中的悬崖峭壁,足以支撑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

云欲为霖布太空:云欲,希望;霖,久雨;布,分布;太空,天空。这里指云雾缭绕,如同天空中降下甘霖。

光摇闽嶂日:闽嶂,福建的山峦;光摇,光线摇曳。这里指阳光洒在山峦之上,形成一片灿烂的景象。

松杉声韵虎溪风:松杉,指画中的松树和杉树;声韵,声音的韵味;虎溪,指画中的一个小河,传说中有老虎出没。这里指画中的溪水潺潺,如同虎啸般动听。

陶潜静里观心法:陶潜,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静里观心法,指陶渊明在静谧的环境中修行禅定的方法。这里指欣赏这幅画时,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心境。

莲漏何烦问远公:莲漏,佛教用语,指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时间;远公,即慧远禅师,一位著名的佛教高僧。这里指观看这幅画时,不必询问释迦牟尼的诞生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以赞美画家张璪的画作为主题。全诗分为五句,每句都有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感。

首联“一片生绡万里同,高堂相对似山中”,描绘了画作的整体风貌。生绡,一种轻薄而有光泽的丝织品,这里指画纸;万里同,形容画作气势宏伟,仿佛跨越万里;高堂相对似山中,指画中的亭台楼阁与远处的山峦相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颔联“崖堪作柱支寰宇,云欲为霖布太空”,进一步描绘了画作的细节。崖可作柱,意指画面中的悬崖峭壁,足以支撑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云欲为霖,意指云雾缭绕,如同天空中降下甘霖。这里的“支寰宇”和“布太空”形象地表现了画作所蕴含的宏大意境。

颈联“金碧光摇闽嶂日,松杉声韵虎溪风”,通过对光影、色彩和声音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金碧辉映,形容画中的色彩斑斓而明亮;闽嶂日,意指阳光洒在山峦之上,形成一片灿烂的景象;松杉声韵虎溪风,指画中的溪水潺潺,如同虎啸般动听。

尾联“陶潜静里观心法,莲漏何烦问远公”,以陶渊明和慧远禅师的形象来点题。陶潜静里观心法,意指欣赏这幅画时,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心境;莲漏何烦问远公,意指观看这幅画时,不必询问释迦牟尼的诞生时间。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之情,也寓意着作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