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分林泉遗世情,自膺天爵被身荣。
伦侪岂但齐三士,气岸何如鲁两生。
秋水襟期通汗漫,春风庭户蔼虚明。
不嫌太古天然调,玄籥参差万籁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题张司业居》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投分林泉遗世情,自膺天爵被身荣。
伦侪岂但齐三士,气岸何如鲁两生。
秋水襟期通汗漫,春风庭户蔼虚明。
不嫌太古天然调,玄籥参差万籁声。

注释:

  • 投分林泉遗世情:在山林中结交朋友,超脱世俗的情感。
  • 自膺天爵被身荣:自己承受天的恩赐,享受尊贵的荣耀。
  • 伦侪岂但齐三士:难道仅仅与孔子、颜回、子路三人相比?
  • 气岸何如鲁两生:气概如何,可以与孔门七十二贤中的两位相比?
  • 秋水襟期通汗漫:秋天的水景开阔,心胸宽广。
  • 春风庭户蔼虚明:春天的风和庭院的门都显得很明亮。
  • 不嫌太古天然调:不觉得太古时的音韵很自然。
  • 玄籥参差万籁声:玄籥(即箫)参差不齐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万籁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好友张司业(司业,即司功,掌管学校教育事务)的一种赞颂。全诗通过对张司业的才华和气质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

首句“投分林泉遗世情,自膺天爵被身荣”描绘了张司业在山林中与世无争的清高情怀以及受到天帝赐予的尊贵荣耀。这种超越尘世的情操和地位,体现了张司业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接下来两句“伦侪岂但齐三士,气岸何如鲁两生”则是对他与孔子、颜回、子路相提并论的赞誉。这四位古代圣贤,都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学识修养备受后世敬仰。通过这样的比较,诗人表达了对张司业高尚品德的赞赏。

第三四句“秋水襟期通汗漫,春风庭户蔼虚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张司业所居之地的自然景色。秋天的湖面宽阔无边,春风拂过庭院,显得格外明亮清新。这些自然景象不仅衬托出张司业的高雅品位,也反映了他的生活环境之美。

最后两句“不嫌太古天然调,玄籥参差万籁声”是对整首诗的一个总结。诗人认为张司业的气质如同远古时代的音乐,既有天然之韵,又充满和谐之美。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玄籥”这一意象,将箫声与其他声音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对张司业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崇高人格和卓越才能的敬佩之情。同时,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艺术氛围,也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令人陶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