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在天地,昭昭不吾欺。
如何握异符,理与仁义违。
淳古仰明哲,处污虞艰时。
矧伊浊世士,迫此无纤遗。
曰彼布天毒,何言久相縻。
绵绵为鱼肉,跬步迹祸机。
大德俱沦亡,昌恶益隆滋。
周孔格至理,诘言今安归。
杂诗 其二
圣道在天地,昭昭不吾欺。
如何握异符,理与仁义违。
淳古仰明哲,处污虞艰时。
矧伊浊世士,迫此无纤遗。
曰彼布天毒,何言久相縻。
绵绵为鱼肉,跬步迹祸机。
大德俱沦亡,昌恶益隆滋。
周孔格至理,诘言今安归。
注释:
- 圣道在天地,昭昭不吾欺:圣人的教义存在于天地之间,明明白白地不会欺骗我们。
- 如何握异符,理与仁义违:我们如何能够掌握那些不同寻常的符咒,这些符咒与仁义的道理相违背。
- 淳古仰明哲,处污虞艰时:我们崇尚古代的智慧,但身处污秽的时代仍然感到艰难。
- 矧伊浊世士,迫此无纤遗:更何况那些生活在混乱时代的人,他们被迫承受着种种压力。
- 曰彼布天毒,何言久相縻:他们说的那些邪恶的毒计,为什么说它们会持续这么久?
- 绵绵为鱼肉,跬步迹祸机:就像鱼和肉一样被束缚,每一步都可能是祸根。
- 大德俱沦亡,昌恶益隆滋:最大的德行也被抛弃,邪恶却愈发兴盛。
- 周孔格至理,诘言今安归:周公、孔子遵循的是至高的道理,然而今天的言论却无法找到归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和忧虑。诗人认为,圣人的教义存在于天地之间,是明明白白的,不会被人欺骗。但是,人们却无法掌握那些不同寻常的符咒,这些符咒与仁义的道理相违背,导致人们在混乱的时代被迫承受着种种压力。诗人用“鱼”和“肉”比喻那些被束缚的人们,指出他们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祸根。最后,诗人感叹最大的德行都被抛弃,邪恶却愈发兴盛,而周公、孔子遵循的是至高的道理,如今的言论却无法找到归宿。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