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驻泊便淹旬,洲渚人家雁鹜村。
满地月明疑白昼,半帆烟影易黄昏。
天连平楚无边阔,河入长淮彻底浑。
夷甫诸人凭寄语,莫教石勒上东门。

诗句如下:

一来驻泊便淹旬,
洲渚人家雁鹜村。
满地月明疑白昼,
半帆烟影易黄昏。
天连平楚无边阔,
河入长淮彻底浑。
夷甫诸人凭寄语,
莫教石勒上东门。

接下来进行详细解析:

  1. “一来驻泊便淹旬”: 这句表达了诗人抵达沙洲后,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以至于过了一个月有余。这里的“淹旬”即“淹留”的意思,指的是逗留的时间之久。

  2. “洲渚人家雁鹜村”: 此句描绘了沙洲上的景致,洲渚之上居住着人家,而周围则有成群的雁鸟和野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

  3. “满地月明疑白昼”: 夜晚的月光洒满大地,明亮得仿佛白昼一般。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幽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平静。

  4. “半帆烟影易黄昏”: 在黄昏时分,半帆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显得朦胧而又美丽。这句话通过视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的自然美和诗意。

  5. “天连平楚无边阔”: 天空与平原相接,无边无际,给人一种开阔感和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句诗通过对天空与平原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宽广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

  6. “河入长淮彻底浑”: 长淮河流进入平原地带,水流变得浑厚且广阔。这句诗以河流的流动为背景,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流动的美。

  7. “夷甫诸人凭寄语”: “夷甫”可能是指晋朝的阮籍、王衍等人,他们常以酒会友,诗中借指这些人物。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或是对古人风雅生活的回忆。

  8. “莫教石勒上东门”: 最后一句是借用典故。石勒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他曾一度攻占洛阳,并自封为“赵王”,后来在东门被打败,退回邺城。这句诗可能是寓意不要重蹈石勒的覆辙,警示自己或他人要谨慎行事,避免失败。

这首诗不仅是对沙洲夜景的一次描绘,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抒发和文化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历史的感悟。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