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烟霭绿,远树明清旭。
归雁影斜斜,鸣声断复续。
陈君挂帆去,似与雁相逐。
水际白云度,山中甘雨足。
安得从耦耕,柴门艺松菊。
去去且入城,怀抱向谁倾。
姚公有古道,虚夷多远情。
俾尔遂高隐,狂歌乐幽贞。

注释:

春江的烟雾缭绕,树木苍翠欲滴。

归雁的影子斜斜地掠过天空,叫声断断续续。

陈君收起帆去追赶飞鸿,就像它们追逐着彼此。

水面上的白云悠然飘过,山中的雨露滋润充足。

怎样才能像耦耕一样,在柴门旁艺植松菊呢?

陈君离开这里,入城而去,怀抱心事向谁倾诉?

姚公有古人留下的路,他的心思深远而遥远。

让他能够终成高隐,尽情地欢歌乐舞,享受这幽静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友人离别后的情景。

第一句“春江烟霭绿”,描绘了春天江面上烟波浩渺、草木葱茏的景象;“远树明清旭”,则写出了远处的树木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明亮。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背景。

第二句“归雁影斜斜”,进一步描绘了归雁飞行的场景,使画面更加生动。而“鸣声断复续”则写出了归雁时而发出尖锐的叫声,时而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急促而又悠扬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归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离别时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第三句“陈君挂帆去”,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即将离开的人。“似与雁相逐”则写出了他与归雁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样都是自由翱翔于天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第四句“水际白云度”,描绘了云彩在水面上飘过的景色;“山中甘雨足”,则写出了山中雨水充沛的景象。这两个画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而“安得从耦耕,柴门艺松菊”,则表达了主人公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这句诗通过对农耕和隐居生活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五句“去去且入城,怀抱向谁倾”,写出了主人公即将进入城市生活的决心。他虽然心中有所眷恋,但却不得不离去。这里的“去去”表示离别的迫切性,而“入城”则意味着他将要开始新的生活。最后一句“抱篲向谁倾”,则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向身边的人倾诉自己的情感,但又觉得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处境。这句诗通过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使读者对他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六句“姚公有古道,虚夷多远情”,则是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概括。姚公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他的性情深沉而又富有同情心。而主人公则是一个追求自由、不愿受拘束的人。两人的性格差异使他们成为了朋友或知己。

第七句“俾尔遂高隐,狂歌乐幽贞”,则是对主人公未来生活的祝福。他希望朋友能够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过上自由而又快乐的生活。同时,也希望朋友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保持一种高尚的品质。这句诗通过表达对朋友未来的祝愿和期望,使读者对他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离别后的生活进行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由、独立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