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勿长亭折柳枝,离筵已判酒如池。
因思会面难期处,直使衔杯到醉时。
樯燕留人双上下,岸花迎客半低垂。
计程明日毗陵道,吟寄新诗欲倩谁。

次萍居留别韵

且勿长亭折柳枝,离别已判酒如池。

因思会面难期处,直使衔杯到醉时。

樯燕留人双上下,岸花迎客半低垂。

计程明日毗陵道,吟寄新诗欲倩谁。

注释:

  1.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饯别、送别之处。折柳枝:指在送别时折下柳枝作为纪念或赠别的物品。
  2. 毗陵:今江苏省泰州市,古称毗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离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感慨和不舍。全诗以离别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重逢的期望。
    首句“且勿长亭折柳枝”,诗人用“长亭”这一意象引出离别的主题,表示离别的场景已经无法避免。而“折柳枝”则是古代送别时常见的行为,象征着别离之情。这里,诗人巧妙地将离别与送别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别的无奈和遗憾。
    “离筵已判酒如池”。诗人用“离筵”来暗示离别的时刻已经到来,而“酒如池”则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饮酒的情景。这里的“酒如池”既形容了酒的量多,也暗示了离别后的空虚和寂寞。
    “因思会面难期处,直使衔杯到醉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渴望和无奈。他思念着与朋友相见的日子,但又觉得很难重逢。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中,他只好借酒消愁,直到喝得醉醺醺才罢休。这里的“衔杯”意味着喝酒,而“到醉时”则暗示了喝酒喝到不能再继续的程度。
    第三句“樯燕留人双上下”,诗人以燕子飞翔的画面来表现离别的不舍之情。燕子在天空中飞翔,而人们却留在船上不能自由地飞翔,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第四句“岸花迎客半低垂”,诗人描绘了岸边的花迎接客人的场景。这些花朵似乎在向人们示好,但它们的美丽却掩盖不了离别的痛苦。这里的“迎客”和“低垂”都暗示了花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第五句“计程明日毗陵道”,诗人提到了明日将要启程前往毗陵道的计划。这里的“计程”意味着对未来行程的考虑,而“毗陵道”则是指前往目的地的道路。诗人通过计划未来的行程,表达了自己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担忧和不安。
    最后一句“吟寄新诗欲倩谁”,诗人表达了想要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吟”和“新诗”都暗示了诗歌的创作过程,而“欲倩谁”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到理解自己的人来共同分享这份情感的愿望。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也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