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乌纱帽,西风白布裘。
吏才兼翰墨,羁旅亦风流。
听雨留僧寺,看云忆故丘。
他乡同泛梗,那忍送归舟。
诗句释义
1 落日乌纱帽: 描述一个官员或学者的装束。”乌纱帽”是古代中国官员戴的一种帽子,通常是黑色,象征官位。
- 西风白布裘: “西风”指来自西方的风,可能是指秋季或寒冷的天气。”白布裘”是一种用白色布制成的外套,可能是在描述季节变化或穿着的寒意。
- 吏才兼翰墨: “吏”指的是官员,”翰墨”是书法和写作用的笔墨,这里可能表示该人既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吏才)又擅长书写文学(翰墨)。
- 羁旅亦风流: “羁旅”指的是旅行、流浪,通常与辛苦或不易的生活状态相关。”风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文采飞扬或者生活不拘小节。
- 听雨留僧寺: “僧寺”指的是僧侣居住的寺庙。”听雨”可能意味着在寺中静坐或听雨声。
- 看云忆故丘: “故丘”指的是过去熟悉的土地或家乡。”看云”可能在想象家乡的景象或是在观看云彩时产生回忆。
- 他乡同泛梗: “泛梗”指的是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这句话表明无论在哪里,都有一种无法安定下来的感觉。
- 那忍送归舟: “那忍”意为怎能忍受,表达了一种不舍的情感。”送归舟”则明确指出了送别的行为。
译文
当落日的乌纱帽随风飘扬,西风中披着白布裘的游子。才华横溢且擅长书写的官员,羁旅之中也不失风雅。听着雨声留在僧人的寺院里,看着云彩思念那熟悉的故乡。在他乡的生活如飘泊的小船,怎能忍受送你归舟的场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场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友人未来路途的关切。首句描绘了一幅官员的落日形象,既显示了他的身份地位,也体现了其文人的气质。次句通过“西风”和“白布裘”,传达出季节的变化和个人的辛劳。三、四两句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文采与风采,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深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笔触转向了更加抽象的内心世界,通过听雨和看云的动作,传达出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特别是最后一句,“他乡同泛梗”和“那忍送归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是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接受,后者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送别词,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抒情诗。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也能更好地欣赏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