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似匡庐,芙蓉拟不如。
遥知五老者,深羡九华居。
采药闲骑鹿,眠云或著书。
岁华讵云晚,于此遂吾初。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游历九华山时的即景之作。

首句“秀色似匡庐”中的“匡庐”,指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以奇峰峻岭、瀑布清泉、云雾多姿而著称。李白这里用“秀色”来形容九华山的美丽景色,将其与庐山相比,表达了对九华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芙蓉拟不如”,其中的“芙蓉”,指的是荷花,也是中国著名的花卉之一。诗人在这里用“芙蓉”来比喻九华山的美景,表示九华山的景色美得如同美丽的荷花一般,令人赞叹不已。

第三句“遥知五老者”,这里的“五老”,指的是道教中的五位仙人。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道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仙人居住之地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李白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第四句“深羡九华居”,这里的“九华居”,指的是居住在九华山的仙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仙人的羡慕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句“采药闲骑鹿”,这里的“采药”是一种古老的医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第六句“眠云或著书”,这里的“眠云”,是指卧于云端之上,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著书”则是指撰写文章。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岁华讵云晚”,这里的“岁华”指的是岁月时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的珍惜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美景的描绘和对仙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传统文化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