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诏宾贤兼百粤,省闱开榜秩初筵。
尘飞车马羊城外,鼎沸笙歌海角前。
进士褒衣班席左,陪臣软帽插花偏。
曲江雁塔题名处,为问何人最少年。

诗句解读

1 科诏宾贤兼百粤:此句意味着此次科举的宾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包括广东、广西等边远地区。”科诏”指的是皇帝的诏书,宣布科举考试的开始和结果。

  1. 省闱开榜秩初筵:省闱是省级的考试院,这里的”开榜”指发布考试成绩。”初筵”指的是科举结束后的宴会,庆祝成绩公布。

  2. 尘飞车马羊城外:描述了科举结束后,考生们带着尘土和疲惫的马车马匹,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城外的场景。”尘”和”车马”都暗示了科举结束的繁忙与兴奋。

  3. 鼎沸笙歌海角前:海角指的是海边,这里形容科举结束后的欢庆场面非常热烈,如同在海边一般。”鼎沸”和”笙歌”都是形容声音洪亮、气氛热烈。

  4. 进士褒衣班席左:进士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宴会中坐在主宾位置。”褒衣”是一种古代官员的服装,这里用来形容进士们的尊贵地位。

  5. 陪臣软帽插花偏:这里的”陪臣”指的是参加科举的官员,”软帽”和”插花”都是古代官员的装饰。”偏”表示与众不同,可能是指状元或其他特别突出的人。

  6. 曲江雁塔题名处:曲江和雁塔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化地标。在这里题名,可能是指考生们在这些地方写下自己的姓名或者对未来的期望。

  7. 为问何人最少年:这句话可能是作者的疑问,他想知道这个年纪最小的是谁?”为问”表示询问,”少”和”年”都表示年轻。

    译文

    八月十七日科举开榜,全国各省的宾客齐聚一堂,庆祝这一盛事。考试结束后,大家带着尘土和疲劳,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城外。宴会上歌声鼎沸,笙乐四起。进士们穿着华丽的官服,坐在宴会的主宾位置。官员们头戴软帽,身上佩戴着各种饰品。状元以及其他突出的官员们备受关注。他们曾在曲江、雁塔等地题名。最后,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这次科举中,谁是年龄最小的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开榜的情景进行生动描绘,展现了科举考试的热闹场面和人们对科举的重视。同时,通过对比进士和官员的装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对官员的尊重。最后一句提问的方式,既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