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落日下,树拥半山青。
野鸟啼还歇,溪云散复停。
微官犹是客,对此暂忘形。
为爱生公石,移尊上小亭。
【注释】
高城:指山城。落日:落日的余晖。树拥半山:树木环绕半山。
野鸟啼还歇:野外的鸟儿啼叫后又停下来休息。溪云散复停:溪中的云朵散开后又停歇。微官犹是客:微薄的官职仍然像是个客人。此:指眼前的景色。暂忘形:暂时忘记了形体。为爱:因为喜爱。生公石:即生公讲经处,位于庐山东林寺前山门左侧,传为晋末僧人道潜讲经处。移尊:搬动尊酒。上小亭:登上亭子。
【译文】
山城的夕阳渐渐落下,树林环抱在半山之腰显得更加青翠。
野外的鸟儿叫声停止后歇息,溪中云雾散去后又停住了。
虽然只是微薄的官职,但仍然像个游客一样。
为了喜爱山中的生公讲经处,搬动尊酒到小亭上欣赏。
【赏析】
《又次柳道传韵》是南宋诗人陆游于淳熙十四年(1187)春天,登庐山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以及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
首联“高城落日下,树拥半山青”写景,描绘出了一幅山城在落日余晖下的宁静景象,树木环抱着半山腰,显得苍翠欲滴。这一联以“高城”开头,既写出了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又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环境基调。
颔联“野鸟啼还歇,溪云散复停”,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野鸟在树林间自由地飞翔和鸣叫,然后又停下来歇息;溪中的云朵时聚时散,仿佛在跳动着美丽的舞蹈。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庐山的生态环境表现得惟妙惟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微官犹是客,对此暂忘形”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尽管他只是一个微薄的官职,但在面对这美景时,他却感到自己如同一个游客,暂时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尾联“为爱生公石,移尊上小亭”则是诗人对庐山的一次具体行动。他因为喜爱这里的生公讲经处,特意搬动尊酒前往小亭中欣赏。这不仅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雅兴,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陆游诗歌中一贯的豪放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