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淮东女儿”是歌咏的对象,“淮水”为背景,以女子的美貌和生活来衬托。 【译文】 淮东的女儿饮着淮水,头上缠着锦缎,手指上戴着黄金。 正年少十四、十五岁时,眉弯月弯,像春山一样秀丽。 阿爷自拟倾城之色,但金子不多总难得。 西江的估客乘大船,年年到淮水边卖珠。 女儿门前有高树,野鸳沙鸡得以长住。 当筵舞罢结成重欢,百斛珍珠泻出秋露。 船空珠尽河水秋,门前马嘶金络头。
【注释】 翠屏:指屏风。罗荐:指用罗纱等材料制成的帐幔。沉香:指沉香木,一种名贵的香料。紫金鸳鸯(yān yāng):传说中神仙所乘的鸟。居上头:居于楼头最高之处。双飞:指鸳鸯成双成对地飞翔。誓作不死匹:发誓永远不死亡。万古愿同歌《莫愁》:愿与《莫愁乐》一同流传万古。莫愁:汉时人,相传她为石城人,嫁为石邑令刘仁妻,后丈夫被匈奴所杀,她自杀殉夫,遂成为“莫愁”的化身。 团圆月:指中秋月
【注释】 百花楼:指杭州西湖的白堤上。 马嘶:马在奔跑时发出的响声,这里借指骑马的人。 斗金鸡:赛跑,看谁先飞跑起来像一只金色的鸡。 朝朝:每天。 卷起珠帘:拉开帘子。 不是郎归不下梯:如果郎君归来,我就下楼梯迎接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相恋的小诗。诗人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对恋人的甜蜜生活。前两句写女子听信了花中传来的“马嘶”,以为是心上人的归来而高兴不已
《和西湖竹枝词二首》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杨维桢携妻儿到杭州,居于吴山友人处有关,期间常与友人去西湖各处游览,深受西湖山水的感染,于是写下了这组作品。 诗句原文如下: 吴姬轧轧小车红,争来陌上看春风。不敢高声唱歌去,恐惊丞相在船中。 译文: 吴地的女子驾驶着红色的小车,争相在春天的街头巷尾欣赏春风。她们害怕高歌会惊动船上的丞相。 关键词注释: 1. 吴姬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1句 | 百花楼头闻马嘶,郎从花里斗金鸡。 | | --- | --- | | 注释 | 听到楼上传来的马嘶声,原来是有人骑着金鸡去打马球。 | | 译文 | 在百花楼的楼上听到了马嘶声,发现是有人在打马球,那人正是自己的心上人。 | | 赏析 | 此句描绘出主人公在百花楼头听到马嘶声,知道有人在打马球,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 | 第2句 |
淮东女儿饮淮水,锦红缠头金约指。 正年十四十五多,弯弯春山斗青蛾。 阿爷自拟倾城色,黄金不多终不得。 西江估客浮大船,年年卖珠淮水边。 女儿门前有高树,野鸳沙鸡得长住。 当筵舞罢结重欢,百斛珍珠泻秋露。 船空珠尽河水秋,门前马嘶金络头。 旧客未尽新客留,淮东女儿起高楼
翠屏罗荐沉香楼,紫金鸳鸯居上头。 双飞誓作不死匹,万古愿同歌《莫愁》。 楼前长挂团圆月,谁道能圆又能缺。 可怜交颈复同心,一夜秋风两离别。 茱萸子落芙蓉老,云鬓蛾眉断梳扫。 永持灰死百炼心,化作人间雪衣鸟。 万年莫铸双龙泉,千年莫栽并头莲。 鸟飞在地长自洁,月缺在天长不圆
马贯是元代诗人。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唐宋之后的又一个文化繁荣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涌现了众多才子佳人。其中,马贯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贯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爱情的独特见解,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 马贯的诗风以清新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