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东女儿饮淮水,锦红缠头金约指。
正年十四十五多,弯弯春山斗青蛾。
阿爷自拟倾城色,黄金不多终不得。
西江估客浮大船,年年卖珠淮水边。
女儿门前有高树,野鸳沙鸡得长住。
当筵舞罢结重欢,百斛珍珠泻秋露。
船空珠尽河水秋,门前马嘶金络头。
旧客未尽新客留,淮东女儿起高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淮东女儿”是歌咏的对象,“淮水”为背景,以女子的美貌和生活来衬托。

【译文】

淮东的女儿饮着淮水,头上缠着锦缎,手指上戴着黄金。

正年少十四、十五岁时,眉弯月弯,像春山一样秀丽。

阿爷自拟倾城之色,但金子不多总难得。

西江的估客乘大船,年年到淮水边卖珠。

女儿门前有高树,野鸳沙鸡得以长住。

当筵舞罢结成重欢,百斛珍珠泻出秋露。

船空珠尽河水秋,门前马嘶金络头。

旧客未尽新客留,淮东女儿起高楼。

【赏析】

此诗通过写淮东女儿的美貌与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女性的同情与赞美,并借以讽刺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全篇从侧面落笔,描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自然。

开头两句“淮东女儿饮淮水,锦红缠头金约指。”直接点明主题。“淮水”,暗含淮河之滨。“约指”,古代妇女缠在手指上的环形装饰物。这两句写出了淮东女儿美艳绝伦,且有高贵气质,同时也暗示她生活在繁华的淮河之滨。

第三句:“正年十四十五多”。这是具体写她的年纪。“多”,即多姿、艳丽的意思。

第四句: “弯弯春山斗青蛾。”这是具体描写她在宴会中的美丽容貌。“斗”,比、争。“蛾”,眉毛的别称,这里泛指眉毛。这两句写她的容颜秀美,妩媚动人。

第五、六句:“阿爷自拟倾城色,黄金不多终不得。”这是写她的家境贫寒,但她天生丽质,却仍不能得到富贵人家的青睐。“阿爷”,即父亲,这里指其父亲。“阿爷自拟”,是说她自己认为可以成为倾国倾城的美女,但是自己没有机会。“黄金不多终不得”,是说因为贫穷而无法获得富贵人家的青睐。“黄金”,这里指钱财。“终”,最终。“得”,获得。“得不”,即“得不到”。

第七、八句:“西江估客浮大船,年年卖珠淮水边。”这是写她的生活处境。“西江”,古地区名,今属江苏。“估客”,指商人。“大船”,大型船只。“卖珠”,即卖珠玑,指贩卖珠宝等珍贵物品。这两句写淮东女子虽然美丽,但是命运悲惨,常年在淮水边做买卖珠宝的行商的妻子,过着贫苦生活。这里的“估客”一词,不仅指商人,也兼含妓女之意,因为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妓女也被称为“西江人”。

第九至十一句: 接着写淮东女子的丈夫——估客们的生活状况。“女儿门前有高树”,是说女子的门前有很多高高的树木。“野鸳沙鸡得长住”,“野鸳”“沙鸡”,都是指野生的飞禽。“得”,能够、可以。“长住”是指长久居住。这两句写女子门前有很多高高的树木,并且能够长久地栖息在那里。“当筵舞罢结重欢,百斛珍珠泻秋露。”这是写女子的舞姿之美以及她的舞技如何。“百斛”是形容数量之多,“秋露”是指珍珠晶莹透亮如同秋天的露水一般。这两句是说她在酒宴结束之后,与丈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并且跳得很投入。最后,他们用百斛珍珠作为赌注,掷出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宛如秋日的露水一样。

第十二句:“船空珠尽河水秋,门前马嘶金络头。”这是写淮东女子的丈夫估客们的情况。“船空”,是指他们的船被卖掉了。“珠尽”,是指船上的珍珠全部都卖光了。“河水秋”,是指淮水到了秋天的时候。“金络头”,是指男子所戴的发饰。这两句是说船被卖掉后,船上所有的珠宝都卖光了。而船主则骑着骏马回家了。这两句是说她丈夫估客们的境况已经十分窘迫了。

第十三、十四句:“旧客未尽新客留,淮东女儿起高楼。”这是写女子的丈夫估客们的生活状况。“旧客”,是过去曾经来过这里的客人,“旧客未尽”,是说那些过去的客人还没有走完。“新客”,是指后来来过的客人。“留”,停留、逗留。“淮东女儿起高楼”,是说淮东女子看到自己的丈夫们的处境艰难,于是便在自家的楼台上为他们建造起了一座高楼。这两句是说那些曾经来过的客人还没有离开,而新来的客人又留下来了。最后,女子在自家的楼台上为估客们建造起一座高楼。

这首诗通过对淮东女子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