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渺无际,崎岖何日平。
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
水宿先归港,朝行暗计程。
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
【注释】
客路渺无际:旅途遥远、无边无际。
崎岖何日平:形容道路崎岖不平,不知何时才能平坦。
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积烟是指晚霞或烟雾缭绕的景象,远树指远处的树木,残照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荒城则是指废弃的城池。
水宿先归港:水宿指的是在水中住宿,先指提前回到港口。
朝行暗计程:早晨出行时,暗中计算行程的距离。
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长桥是连接两岸的长桥,渐渐接近了,而笳鼓的声音在树林中回荡着,仿佛能听到鼓声。
【赏析】
这首《舟次吴江》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七律诗。诗的前四句主要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光与景色,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绪。
首联“客路渺无际,崎岖何日平”两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道路状况,表达了对旅途遥远的感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积烟迷远树,残照下荒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积烟迷是指天空中的云层被晚霞映照得五彩斑斓,远树则是诗人眼中的一片绿色,象征着生机勃勃;而残照则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荒城则是指废弃的城池,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颈联“水宿先归港,朝行暗计程”,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水宿是指在水中住宿,早归港则是在天亮之前就回到了港口;朝行暗计程则是指在清晨行走时,心中默念着回家的路程。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珍惜,又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尾联“长桥知渐近,笳鼓隔林鸣”,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期盼之情。长桥是指连接两岸的长桥,渐近则是指越来越近;笳鼓则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乐器,这里用来象征战争和纷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战争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