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引蔓上棠梨,上有幽禽夜夜栖。
自有秋风动疏竹,江南落月不须啼。
牵牛藤缠绕着棠梨树枝,幽雅的鸟儿夜夜栖于枝头。
秋风摇动疏竹叶,江南的明月不必再啼哭。
【注释】:
题柯敬仲画: 题目,是诗的题目;柯敬仲,生平不详。
牵牛引蔓上棠梨: 牵牛花的藤蔓攀援在棠梨树上。棠梨,一种落叶乔木。
上有幽禽夜夜栖: 有一只幽静的鸟儿,夜晚栖息在树上。幽禽,指不常见的、性情幽静的鸟。
自有秋风动疏竹: 有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疏落的竹子。疏竹,稀疏的竹林。
江南落月不须啼: 江南地区的秋月,并不需要为之哀鸣。
赏析:
此诗以“题”作篇名,写秋天景色,抒作者对友人柯敬仲的怀念之情。
首句“牵牛引蔓上棠梨”,写牵牛花的藤蔓攀援在棠梨树上。牵牛花的藤蔓长而曲折,攀附在树上,犹如女子的纤腰一样。这一句中,“牵牛”、“蔓”、“棠梨花”三个词,都与“柳”有关,但用“牵牛”和“蔓”则更贴切。因为牵牛花又名“紫金牛”,而“柳”字又可通“留”,所以这里说:“牵牛引蔓上棠梨”即柳条(柳)被牵牛藤蔓所攀引。第二句“上有幽禽夜夜栖”,写有一只幽静的鸟,在树上夜间栖息。这一句的“幽禽”二字,与前一句中的“幽禽”相呼应,进一步点明了景物的特征。第三句“自有秋风动疏竹”,写秋风摇动稀疏的竹林。秋风一吹,竹林里的枝叶就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在诉说什么。第四句“江南落月不须啼”。这一句的意思是:江南地区秋月明亮,用不着为此而哀叹。这两句是诗人对柯敬仲的劝慰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