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池上又逢春,坐见东山气浑沦。
千亩竹松宜独隐,一帘风月爱清贫。
鹿门自可携妻子,宣室毋烦论鬼神。
旧业尽随征战尽,底须愁叹似卢纶。
谢家池上又逢春,坐见东山气浑沦。
千亩竹松宜独隐,一帘风月爱清贫。
鹿门自可携妻子,宣室毋烦论鬼神。
旧业尽随征战尽,底须愁叹似卢纶。
注释:
- 谢家池上又逢春,坐见东山气浑沦:在谢家池上再次遇到春天时,我坐着就能看到东山的景色,那里的山峦被云雾笼罩,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 千亩竹松宜独隐,一帘风月爱清贫:这里有两句诗,第一句“千亩竹松宜独隐”表达了作者喜欢独自隐居在竹林和松树中的生活;第二句“一帘风月爱清贫”则描绘了在月光下享受宁静的生活,不受外界繁华的影响。
- 鹿门自可携妻子,宣室毋烦论鬼神:这里提到了两个地方,一个是鹿门山,那里可以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生活;另一个是宣室殿,皇帝会在那里处理政务,不需要讨论与鬼神相关的事情。
- 旧业尽随征战尽,底须愁叹似卢纶:这里的关键词是“愁叹”,表示因为战争而感到忧愁和叹息。最后一句“底须愁叹似卢纶”则是反问句,意思是说我们不必像卢纶那样因为战争而感到忧愁和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用韵答谢彦质的作品。诗人在谢家池上再次遇到春天,坐在东山的景色中,感受到山峦被云雾笼罩的浑然一体的感觉。他喜爱独自隐居在竹林和松树中的生活,享受月光下的宁静。同时,他也提到可以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去鹿门山生活,而宣室殿则不需要处理政务,不需要考虑与鬼神相关的事情。最后一句则是反问句,表示我们不必像卢纶那样因为战争而感到忧愁和叹息。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战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