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山中知几春,蓼莪诗废重思亲。
还家为奏生天箓,入洞仍随采药人。
但使乡闾称孝行,不妨林壑寄闲身。
题诗送别情如海,他日烟霞愿卜邻。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字为纲,写送道士还山,抒发了对道士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对道教中人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的赞赏之情。

首句“学道山中知几春”,诗人通过“知几春”一词,表达了自己对道士学习炼丹求仙的深刻理解。这里的“几春”并不是指一年之中的春夏之交,而是比喻人生在世的时间短暂如梦,而修炼成仙却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坚持。

次句“蓼莪诗废重思亲”,诗人用蓼莪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蓼莪这首诗原本是用来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的,但在这里,诗人借用蓼莪这首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重思亲”并非只是单纯的怀念,更包含了一种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感恩之情。

接下来两句“还家为奏生天箓,入洞仍随采药人”,诗人描绘了道士还家后的场景。他在家中为父母祈祷,祈求他们在天之灵能够保佑他们长寿;然后他进入山洞,继续跟随采药人学习采药术。这里的“奏生天箓”、“随采药人”都是诗人想象中的道士还家后的生活状态,既符合道士的身份特征,又充满了诗意。

第三句“但使乡闾称孝行,不妨林壑寄闲身”,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士的祝福和期望。他认为,只要道士能够保持一颗孝心,那么他的名声就会得到乡邻们的认可;同时,他也相信道士能够通过修炼成仙而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的“林壑寄闲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道士生活状态,既符合道士的身份特征,又充满了诗意。

尾句“题诗送别情如海,他日烟霞愿卜邻”,诗人用“题诗送别”这一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道士的深情厚意。他认为,既然无法陪伴道士一起修行成仙,那么就只能用诗歌来表达对他的祝福和期待。最后一句“他日烟霞愿卜邻”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道士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送道士还山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情感和祝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