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老树半荣枯,烟际茅亭似有无。
白发两翁携稚子,衣冠疑是列仙徒。
【注解】
半荣枯:树一半是茂盛的,另一部分已经衰败了。
茅亭:茅草覆盖的小亭子。
衣冠:指人的衣着和仪容。列仙徒:形容风度翩翩,有仙人之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中景象。山中的老树一半茂盛,一半衰败,而茅亭却似虚似实,烟霭之中,隐隐约约。白发老人携幼子,衣冠楚楚,仿佛神仙一般。全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副清幽、闲适而又超脱尘世的图画,使人读后顿生归隐之意。
山中老树半荣枯,烟际茅亭似有无。
白发两翁携稚子,衣冠疑是列仙徒。
【注解】
半荣枯:树一半是茂盛的,另一部分已经衰败了。
茅亭:茅草覆盖的小亭子。
衣冠:指人的衣着和仪容。列仙徒:形容风度翩翩,有仙人之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中景象。山中的老树一半茂盛,一半衰败,而茅亭却似虚似实,烟霭之中,隐隐约约。白发老人携幼子,衣冠楚楚,仿佛神仙一般。全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副清幽、闲适而又超脱尘世的图画,使人读后顿生归隐之意。
【注释】 姚子深:指唐代诗人姚合,字具之,号逸人,陕州峡石(今河南灵宝)人。曾官监察御史、左司郎中等职。他与白居易友善,是中唐著名诗人之一,有《姚江集》。娄良器:即娄机,唐代诗人,曾任国子监主簿、秘书省正字等职,有文集十卷。这首诗是姚合写给他的。 渊明:指东晋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末年诗人。因不愿为官而弃官归隐田园,后世称“田园诗人”。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 - 关键词: "勤" - 译文: 人们的生命在于勤劳,只有通过勤劳才能不缺乏资源。 - 注释: 这是对“民生在勤”的进一步阐释,强调了勤劳对于维持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句 - 关键词: "古人" - 译文: 我思考古代的人,他们确实符合我的理想。 - 注释: 通过回顾历史上的智者和贤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道德和理想的追求。 第三句 - 关键词: "乾乾" - 译文:
诗句一:春光淡淡春风起,百啭黄鹂宫树里。 - 注释:《题杨妃出浴图》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宫中黄鹂的鸣叫,展现了宫廷的宁静与和谐。 - 赏析: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宫殿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诗句二:宫中妃子绣罗衣,晴来出浴温泉水。 - 注释:描述了宫中妃子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穿着华丽的罗衣,到温泉中沐浴的情景。 -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人生在勤,勤乃可逸 - 这句话意味着通过勤奋工作可以获得悠闲的生活。勤劳是达到安逸生活的手段,暗示了通过不懈努力可以达到心灵的放松。 2. 动静有常,起处获吉 - 这里讲述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无论何时何地(动静),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并且遵循这些规律行动的人最终会得到好运(获得吉)。 3. 怀哉尔祖,善行美质 - 表达了对先人(尔祖)的敬仰和赞美
【注释】 乾坤清气:天地之间,清新之气。 钟:聚集。 幽兰:指幽居的兰花。 虚室生风:指空灵洁净的居室中自然生出清风。 孰能比之:谁能比拟? 君子之德:指君子的品德。 薰陶以成:被熏陶而成。 我铭斯堂:我为这座堂宇作铭文。 世守幽贞:世代维护着清高贞洁。 【赏析】 这首《兰雪堂铭》,是作者为自己建造的兰雪堂所作的一篇铭文,表现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推崇及自己追求“君子”品德的决心和愿望。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主题的把握与分析。解答时,先理解全诗的意思,明确其主旨大意;然后结合重点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注意抓住关键句和重点词。本题考查“钟山赋”的赏析。首先明确“钟山赋”的主题是赞颂明太祖的功德,颂扬大明江山,表达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接着明确“钟山赋”的写作背景: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钟山举行盛大祭祀天地的典礼
太白墓 呜呼李太白,今古诗之豪。 心胸自可小溟渤,富贵何如轻羽毛。 平生所乐在诗酒,醉来笔涌春江涛。 贵妃捧砚足荣宠,天子赐之宫锦袍。 风流既往不复见,残膏剩馥沾吾曹。 吾曹碌碌不足数,采石江头拜诗祖。 当年捉月事渺茫,千载清风一抔土。 即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今古,指今天的人们和古代的文人墨客。豪,指杰出的才气。心胸自可小溟渤,心胸可以像大海一样宽广。富贵何如轻羽毛,财富如羽毛般轻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从诗中找出可以表现情感的词或句子,然后加以分析,最后再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 “小年曾读共姜自誓篇”:年轻时我读过《诗经》中的《卫风·硕人》这首诗。 “使我敬之神凛然”:这首诗让我十分崇敬,它令我敬畏不已。 “只今廖氏有恒德”:如今这个家族有了恒久的道德品质。 “姓名千载同流传”
馆市巡检刘时中摄新淦县事有政声于其还镇诗以美之 将军英妙年,神采照白玉。 紫禁曾依日月光,青云早展骅骝足。 翠屏西下淦水东,驿路迢迢当要冲。 我皇开国慎防御,子复领镇持刀弓。 到官从容仅一载,鼓角楼新民俗改。 夜月山中虎豹藏,春风陌上桑麻蔼。 居民外户夜不扃,行旅往来能送迎。 三乡父老服政令,五岁儿童知姓名。 前年金川乏牧守,点行悍卒喧腾久。 城里居民日夜愁,妻子难全况鸡狗。 将军政绩大府闻
青松掩映白云间,云自无心我自闲。 注释1:青松翠绿,枝叶繁茂,与白云相映成趣;白云无拘无束,飘浮不定,仿佛无心于世事。 静听松声作琴响,孤鸾别鹤不须弹。 注释2:静心聆听松林中的风声、鸟鸣声,宛如美妙的琴音,让人心旷神怡。而那些孤独的鸾鸟、鹤类,它们高飞远走,自由自在,无需弹奏琴曲来取悦它们。 赏析: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沧溟之深几千丈,万顷镜面涵空虚。 注释:沧海(指大海)的深度有几千丈,万顷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和云彩。 何不翻身入海底,九重渊内探骊珠。 注释:为什么不潜入海底,去探寻藏在九重深渊里的珍珠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海洋深处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和深邃,以及湖水如镜的特点,表达了他对海洋深处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诗中的“何不翻身入海底,九重渊内探骊珠”一句
闲居 一林修竹满庭阴,四壁图书太古心。 俯仰乾坤观物理,悠然鱼鸟自飞沉。 注释:竹林中一片宁静的景象,四壁书架满是古籍,我仿佛回到了古代。观察天地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和物理原理,心情舒畅自在。悠闲地观赏鱼儿和鸟儿在水中自由地翱翔,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闲静读书的诗。首联写“一林修竹满庭阴”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读书环境
【注释】溪边的藤蔓百幅如同白色的绢帛,用它裁制斗帐与友人共清欢。 梦醒时满洞都是洁白的云朵飘动,耳边又听到了松涛声。 【赏析】此诗写梦境中与友人共赏山水之美的情景。首句“溪藤百幅净如练”,以溪边垂柳和藤萝的白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洁净素雅的图画。次句“裁作斗帐同君清”,想象友人在梦中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两人一同躺在斗帐中品味这宁静的夜晚。第三、四句“觉来满洞白云起
注释: 芙蓉叶上,雨声细细。一盏残灯,映照着寂静的夜晚。 我长期在外漂泊,乡思之苦难以忍受。不知道哪家的儿女,又在吹奏着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客居他乡之人的孤寂与思念家乡的情感。首句“芙蓉叶上雨潇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芙蓉叶子上的雨水淅沥沥地下着,给人一种静谧、凄清的感觉。接着,诗人用“一盏残灯照寂寥”来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心境。这里的“一盏残灯”象征着诗人的困境和内心的孤独。
注释:夜深了,客居他乡的我独自倚靠在栏杆边,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听着洞箫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云散去之后,江天一片明亮,月光洒满了高楼。我不禁倚靠过栏杆,感受着风和露水的清凉。忽然间,听到几只孤雁在沧洲上空哀鸣,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赏析:这首诗以“客夜”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全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