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未离海,幽人先倚楼。
清临半江水,高占一天秋。
太白偏能赋,元规亦共游。
何人夜吹笛,柳下暂维舟。

在元代诗人钱惟善的笔下,《福源宫得月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宁静、高远的自然境界。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超脱。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明月未离海:这句形容月亮仿佛从未离开过海洋,强调了月光的辽阔与永恒。
  2. 幽人先倚楼:暗示了诗人独自登上高楼,寻找心灵的慰藉。
  3. 清临半江水:描绘了江水的清澈,以及月光照耀下的江面。
  4. 高占一天秋:形容月亮高高地悬挂,占据了整个秋天的天空。
  5. 太白偏能赋:这里可能是指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他们擅长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6. 元规亦共游:这里的“元规”可能指的是另一位文人或诗人,他们在月光下共同欣赏美景。
  7. 何人夜吹笛:询问是谁在夜晚吹奏着悠扬的笛声,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
  8. 柳下暂维舟:意味着诗人在某个柳树下暂时停留,享受片刻的宁静。

《福源宫得月楼》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之美,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