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好文仍好奇,酒酣索赋西村诗。
解衣为君挥翰日,束书正我朝京时。
吁嗟二人本同里,羃羃馀阴接桑梓。
几乘蜡屐踏春泥,亦棹兰舟泛秋水。
君家实住小屿西,山田日日催耕犁。
草庐年来卧不住,致身却向黄金台。
当时青紫能拾取,清梦只今成栩栩。
故国遥遮天姥云,谪居同听长淮雨。
凤诏新从天上传,君应早晚能归田。
种柳重寻元亮宅,说稼好诵坡翁篇。
锦囊多诗总如玉,更有遗金买黄犊。
扣角无为长夜歌,挂书莫向旁人读。
予知有计不自谋,砚田禾黍无时收。
何得西村一相遇,烂醉白酒黄鸡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斯人好文仍好奇,酒酣索赋西村诗)
- 注释:此人喜爱文学,但同时也对奇闻异事感兴趣。当酒喝得正欢时,他要求我为他写一首描写西村的诗歌。
- 赏析:首句点题,表明此人不仅喜欢文学,还对其他事物充满好奇心。第二句描绘了他在酒后的情景,通过“索赋”一词,展现了他对西村诗歌的渴望。
第二联(解衣为君挥翰日,束书正我朝京时)
- 注释:为了他,我脱下衣服,挥笔作诗;而我却将书籍束在身上,准备前往京城应试。
- 赏析:这里的“解衣”和“束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体现了对他人的无私帮助,另一方面则展示了自己的决心和行动。
第三联(吁嗟二人本同里,羃羃馀阴接桑梓)
- 注释:感叹我们两个人原本就在同一个地方出生,虽然现在各自为政,但曾经的乡情依然紧密相连。
- 赏析: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尽管他已经离开了家乡,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第四联(几乘蜡屐踏春泥,亦棹兰舟泛秋水)
- 注释:几次乘坐着用蜡烛制成的鞋子踏青,也曾划着小船在秋天的水面上游玩。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联(君家实住小屿西,山田日日催耕犁)
- 注释:他的家就在小岛上的西边,每天山田都被催促去耕作。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第六联(草庐年来卧不住,致身却向黄金台)
- 注释: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草堂里无法入睡,最终选择离开家乡,到京城去追求功名富贵。
- 赏析: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七联(当时青紫能拾取,清梦只今成栩栩)
- 注释:当年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获得官位,那么梦想中的清梦就可以变成现实。但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梦想成空。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无奈的感受,以及对于梦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第八联(故国遥遮天姥云,谪居同听长淮雨)
- 注释:我的故乡被群山所遮蔽,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遥远。而我在这里谪居,也常常听到长淮那边的雨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九联(凤诏新从天上传,君应早晚能归田)
- 注释:皇帝的诏书刚从天上传来,您应该很快会回到家乡。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生涯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十联(种柳重寻元亮宅,说稼好诵坡翁篇)
- 注释:我打算重新寻找元亮的旧居,学习他种植柳树的技艺,并且背诵苏轼的诗文。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学问的尊崇和学习的态度。
第十一联(锦囊多诗总如玉,更有遗金买黄犊)
- 注释:我的房间里堆满了诗书,其中很多都是珍贵的玉石般的东西。我还留下了一些金银购买耕牛。
- 赏析:这些诗句描绘了作者对于学识和财富的双重追求,以及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十二联(扣角无为长夜歌,挂书莫向旁人读)
- 注释:不要唱那些关于夜晚的歌谣,也不要把书挂在别人的墙上让别人读。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隐私和独立思考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第十三联(予知有计不自谋,砚田禾黍无时收)
- 注释:我知道我有自己的计划,不需要自己去谋划,就像田地里的禾苗不需要时刻收割一样。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哲学的领悟,他认为人生应该有目标和计划,但也要学会顺其自然。
第十四联(何得西村一相遇,烂醉白酒黄鸡秋)
- 注释:多么幸运能在西村遇到你,我们一起喝酒吃鸡肉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秋天。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相遇的珍贵和满足,同时也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结尾两句:
- “西村”指代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即西村。“烂醉”形容饮酒至醉的状态。“白酒”指酒,“黄鸡”指的是烤鸡。整句诗意在表达与某人相聚时的喜悦及饮酒的乐趣。
- “秋”字点明了时间是秋天,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何得”,表示“如何能够”。整句诗表达了对这次相聚机会的珍惜以及与之相关的愉快情绪。“秋”字不仅指季节,也暗喻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流逝。因此,这两句诗蕴含着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重逢时刻的珍视。
贾岛的《赋西村耕隐》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西村美景和农耕生活的赞颂之作,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人际关系、生命体验等方面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