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久佩息心铭,坐对中庭春草青。
身后文章归哲匠,世间功业付英灵。
饭馀倚竹云千亩,定起焚香月一亭。
珍重玉堂苏太史,耽书如醉几时醒。

克新,元末明初僧人,江西鄱阳人。字仲铭,号雪庐,俗姓余。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克新的这首诗《答苏昌龄学士见寄》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首联:“端居久佩息心铭,坐对中庭春草青。”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书房中,通过阅读和思考,净化心灵,享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颔联:“身后文章归哲匠,世间功业付英灵。”这句诗寓意深刻,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成就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成就应该归功于那些能够深思熟虑、洞察世事的智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是最重要的。
  3. 颈联:“饭馀倚竹云千亩,定起焚香月一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在闲暇之余,靠在竹林边,仰望着满天的云彩;他点燃了香,静静地坐在窗边的亭子里,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深热爱。
  4. 尾联:“珍重玉堂苏太史,耽书如醉几时醒。”表达了诗人对于苏东坡(苏轼)的尊敬之情。他认为,苏东坡是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因此,他对苏东坡表示了深切的敬意,并希望他能够继续传承这份文学传统。
    5 赏析:克新通过对苏昌龄的问候,引出了自己对人生、学问、功业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高远的志向。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表达,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让我们得以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克新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富有哲理的特点,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克新作为一位元末明初的僧人,其诗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他的诗歌作品,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展现了他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造诣,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克新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情感和道理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哲理意味,又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不仅体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于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