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公之鹤何其夥,赵抃之鹤何其偏。
异哉两仙骨,不偏不夥全其天。
问鹤往时托巢在何许,邈在辽海之东华表柱。
问仙豢鹤到今凡几春,前五百年尝与令威一相遇。
鹤飞来,向何所。
不渡海之涯,不涉江之浦,直欲飞近天上神仙之官府。
天门寥阔不可通,谁到十二琼楼最高处。
莫延伫,邓林之广岂无一枝之可栖,何为乎涉云霄,冒风雨。
春去秋来恣轩翥,仙亦竟不留,鹤亦更不驻。
山耶鹤耶笑我䠥𨇨于风尘,相随直上青云去。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鹤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高远生活的追求。
第一句“双鹤吟”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咏鹤。第二句“薛公之鹤何其夥”,诗人借用薛公之鹤的庞大身躯,赞美了赵抃之鹤的轻盈飘逸。第三句“赵抃之鹤何其偏”,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赵抃之鹤独特性格的赞赏。第四句“异哉两仙骨,不偏不夥全其天”,“异哉”一词,既表现了对赵抃之鹤的惊讶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赵抃之鹤独特气质的认同和欣赏。第五句“问鹤往时托巢在何许,邈在辽海之东华表柱。”,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赵抃之鹤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第六句到第八句,诗人分别描绘了赵抃之鹤在不同季节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与仙人相遇的情景。第九句“鹤飞来,向何所”,诗人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赵抃之鹤的飞行路线。第十句“不渡海之涯,不涉江之浦,直欲飞近天上神仙之官府。”,诗人描绘了赵抃之鹤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风貌。第十一句“天门寥阔不可通,谁到十二琼楼最高处。”,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赵抃之鹤的目标所在。第十二句“莫延伫,邓林之广岂无一枝之可栖,何为乎涉云霄,冒风雨。”,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赵抃之鹤目标坚定的信念。第十三句“春去秋来恣轩翥,仙亦竟不留,鹤亦更不驻。”,诗人通过描绘赵抃之鹤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调了它追求自由、独立的性格特点。第十四句“山耶鹤耶笑我䠥𨇨于风尘,相随直上青云去。”,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咏物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独立、自主精神的赞美。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