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鹫山下,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洞中陡处,高空若堂,窄处方斗若室,俱可人行无碍顶处。三伏熏人,燎肌燔骨,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呜谷应,清冷洒然,不知人世今为何月。顾我絺綌,不胜秋尽矣。初入体凉,再入心凉,深入毛骨俱凉哉。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而严冬犹然者,勿令知此清凉乐国。
【注释】
飞来洞避暑:指灵鹫山飞来岩。
玲珑:精巧、细致。
周回虚敞:周围空阔宽敞。
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飞来岩是古代西域(今新疆)传入的佛教圣迹,故有“西域飞来”之称。
气凉石冷:洞里气温很低,寒气逼人。
入径凛然:走进洞中,感到寒冷刺骨。
陡处:陡峭的地方。
堂:厅堂,即大厅。
斗:方形的屋子或房间。
披襟散发:敞开衣襟,散着头发。
川呜谷应:山谷中的风声。
清冷洒然:清凉而畅快的感觉。
抱暑焦烁:忍受着酷热煎熬。
严冬:严寒的冬天。
【译文】
灵鹫山下,岩石洞中十分玲珑,四周空旷开阔,这是西域飞来的小岩。洞中气温很低,寒气逼人,走进洞中,感到寒冷刺骨。洞中陡处,就像空中的大厅,窄处则像方形的屋子或房间。都可以毫无阻碍地行走。三伏天炎热难耐,燎烧肌肤,烧灼骨骼,坐在此处披开衣襟,散着头发,一边把酒一边放歌,山谷回应其声音,清凉畅快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知道人间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看着自己穿着的细葛布衣,不禁感慨深秋已尽。初进洞时觉得凉爽,再进去就觉得心里凉了,深入到毛发和骨头都感到凉。人间忍受着酷暑煎熬,即使吃冰雪也感觉不到清凉,但到了严冬季节依然如此,不要让他们知道这清凉快乐的境界。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飞来岩中避暑的情景。诗人用“飞来”“清凉”等词形容飞来岩,表现了他对飞来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飞来岩内温度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篇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热烈,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