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无主,妾所深悲。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来崔护,人面相逢;前度刘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黄犬,卜残灯畔金钱;信杳青鸾,盼断天边明月。已焉哉!悲莫悲于生别离。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比闻燕京戒严,君后下殿,龙友(即杨文骢)偶来过访,妾探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无一语。呜呼!花残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坼天崩,神州忽抱陆沈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数月中,烽烟蔽日,鼙鼓震空。南都君臣,遭此奇变,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复韩之志。卧薪尝胆,敌忾同仇。不谓正位以后,马入阁,阮巡江,虎狼杂进,猫鼠同眠。翻三朝之旧案,党祸重兴;投一网于诸贤,蔓抄殆遍。而妾以却奁夙恨,几蹈飞灾。所幸龙友一力斡旋,方免钦提勘问。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奏新声于玉树春风,歌燕子之笺;叶雅调于红牙夜月,谱春灯之曲。嗟嗟!天子无愁,相臣有度。此妾言之而伤心,公子闻之而疾首者也。虽然,我躬不阅,遑恤其它。睹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苏髯(即昆生)幼弟,柳老(即敬亭)疏宗,同为菊部之俦,共隶梨园之队。哀妾无告,悯妾可怜,愿传红叶之书,慨作黄衫之客。噫!佳人虽属沙咤利,义士今逢古押衙。患难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远望中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玦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尚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钿否也?宏光二月,香君手缄。
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
李香君凄美诗篇,历史情感交融
- 诗歌原文
落花无主,妾所深悲。
飞絮依人,妾所深耻。自君远赴汴梁,屈指流光,梅开二度矣。日与母氏相依,未下胡梯一步。方冀重来崔护,人面相逢;前度刘郎,天台再到。而乃音乖黄犬,卜残灯畔金钱;信杳青鸾,盼断天边明月。已焉哉!悲莫悲于生别离。妾之处境,亦如李后主所云“终日以眼泪洗面”而已。比闻燕京戒严,君后下殿,龙友(即杨文骢)偶来过访,妾探询音耗,渠惟望北涕零,哽无一语。呜呼!花残月缺,望夫方深化石之嗟;地坼天崩,神州忽抱陆沈之痛。由甲申迄乙酉,此数月中,烽烟蔽日,鼙鼓震空。南都君臣,遭此奇变,意必存包胥哭楚之心,子房复韩之志。卧薪尝胆,敌忾同仇。不谓正位以后,马入阁,阮巡江,虎狼杂进,猫鼠同眠。翻三朝之旧案,党祸重兴;投一网于诸贤,蔓抄殆遍。而妾以却奁夙恨,几蹈飞灾。所幸龙友一力斡旋,方免钦提勘问。然犹逼充乐部,供奉掖庭,奏新声于玉树春风,歌燕子之笺;叶雅调于红牙夜月,谱春灯之曲。嗟嗟!天子无愁,相臣有度。此妾言之而伤心,公子闻之而疾首者也。虽然,我躬不阅,遑恤其它。睹星河之耿耿,永巷如年;听钟鼓之迟迟,良宵未曙。花真独活,何时再斗芳菲?草是寄生,惟有相依形影。乃有苏髯(即昆生)幼弟,柳老(即敬亭)疏宗,同为菊部之俦,共隶梨园之队。哀妾无告,悯妾可怜,愿传红叶之书,慨作黄衫之客。噫!佳人虽属沙咤利,义士今逢古押衙。患难知己,妾真感激涕零矣。远望中州,神飞左右;未裁素纸,若有千言。及拂红笺,竟无一字;回转柔肠,寸寸欲折。附寄素扇香囊,并玉玦金钿各一。吁!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消,手泽尚含兰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卜公子之志能似金钿否也?宏光二月,香君手缄。
- 李香君简介
李香君,号彩毫,南直隶苏州太仓(今江苏太仓市沙溪镇)。她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女诗人和音乐家,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她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但因家族的不幸遭遇和自己的才华横溢而成为传奇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她的诗词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
- 诗中的意象
在这首《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中,李香君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例如,“落花无主”象征她的孤独和无助,“飞絮依人”则反映了她的无奈和悲伤。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深刻揭示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此外,诗中的“星河”、“钟鼓”、“玉树春风”等词语,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也象征着她的孤独和等待。
- 历史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灭亡之际。当时的政治形势极为动荡,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愁。李香君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情感和独特风格的诗文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忧虑。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通过李香君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的痛苦命运。
- 艺术手法
李香君在这首《在南都后宫私寄侯公子书》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她的情感和思想。首先,她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茫。其次,她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隐喻自己的内心变化。最后,她还巧妙地运用了音乐元素,将诗歌创作与音乐演奏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忧虑。李香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困苦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她也通过诗歌创作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追求美好未来。
- 影响评价
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研究李香君的重要文献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朝末期社会的窗口。同时,这首诗也被广泛流传和传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感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