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雨农怨咨,有雨农辛苦。农夫出门荷犁锄,村妇看家事缝补。
可怜小女年十馀,赤脚蓬头衣蓝缕。提筐朝出暮始归,青菜挑来半沾土。
茅檐风急火难吹,旋爇山柴带根煮。夜归夫妇聊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
泪如雨,将奈何。有口难论辛苦多,嗟尔县官当抚摩。

【注释】

①无雨农怨咨:指天气不好农民埋怨。②有雨农辛苦:指下雨后农民的劳作更辛苦了,因为雨水会使田地泥泞不堪,不利于耕作。③荷:扛。④缝补:缝缀修补。⑤可怜小女:可爱的女孩。⑥提筐:提着篮子。⑦青菜:指青菜类蔬菜。挑来半沾土:指挑回来的青菜上还沾着泥土。⑧柴:指山柴。⑨聊充饥:勉强填饱肚子。⑩看相:相互对视。

【赏析】

此诗通过写农村中一个普通农家一天的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压榨农民的本质,表现了诗人对于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优秀民歌。

首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因天公不作美而怨咨不宁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有雨农辛苦”一句,既承接上句,又与下句构成因果关系,表明农民之所以怨咨,是因为下雨后更加劳累。这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使诗句之间紧密联系,同时又在内容上为下一句做了铺垫。

接下来两句,作者描写农民出工归来后的情形,以及村妇们忙碌于家务劳动的场景。“农夫出门荷犁锄”,说明农民要进行田间劳作;“村妇看家事缝补”,则反映出妇女在家忙于缝补衣物等家务活。这里,诗人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把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妇女的勤劳贤惠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可怜小女年十馀”,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小女”赋予了情感,表达了对小女孩的怜惜之情。“赤脚蓬头衣蓝缕”四句,诗人详细描述了小女孩的外貌特征和劳动场景。小女孩虽然年纪尚小,却已经能够挑起重担,挑回青菜时连泥土也沾上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小女孩的坚韧与勤劳,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苦环境。

接下来两句,诗人又描写了晚上回到家里的情景。“茅檐风急火难吹”,描绘了家中简陋的生活环境;“旋爇山柴带根煮”则展示了村民简朴的生活方式。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更体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诗人用“泪如雨”这一比喻手法,表达了农民内心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无奈。“有口难论辛苦多”,意味着农民虽然心中充满了对统治者的抱怨和不满,但却又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嗟尔县官当抚摩”,则直接指责了那些压迫农民的官吏,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关心农民的疾苦,给予适当的抚慰与支持。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一天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