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沓千峰里,轻舆鸟背还。
山花交乱石,硖竹袅奔泉。
岩合疑无径,林开忽有天。
永言辞俗鞅,自卜挂冠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重点考评诗歌的内涵美和形象美,词句精美的诗句.诗中表情达意的词句一般也是考核的重点,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另一种是对诗歌每一句甚至每一个词语深入地分析。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描写山野风光,以“硖竹”喻指险恶的山径;颈联写山岩间景色,暗指人生道路之坎坷;尾联抒发了诗人归隐之心。

“合沓千峰里,轻舆鸟背还”,第一句写景,写诗人在群山环抱中行进,轻车简从,如同鸟儿展翅高飞,轻松自得。颔联写诗人在群山环绕的幽深之处行至半路,发现前面有一片花海,而前方的路被乱石所阻挡;又见前面有一条小溪,正奔流着从竹林中流出。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行至山花烂漫之地时的景象:山花盛开,繁花似锦,与乱石相映成趣;峡竹丛生,翠竹如云,竹叶簌簌,流水潺潺。

“岩合疑无径,林开忽有天”,颈联写诗人在山间穿行,发现前边有一道悬崖峭壁挡在前面;再往前走,忽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树林展现在眼前。这两句既写了眼前的景色,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山岩之间似乎没有通路可走;但一进入树林之中,又仿佛看到了天空一样开阔、明亮。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永言辞俗鞅,自卜挂冠年”,尾联写诗人辞官归隐。诗人辞官回家后,看到家乡的百姓仍被世俗名利束缚,便感叹道:“我辞官归隐,是因为厌倦了仕途的争斗!”诗人想放下官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却不知如何抉择。于是诗人决定不再做官,挂冠而去。诗人用典,借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表明自己辞官的决心。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退隐山林的想法。

这首诗是元结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任连州刺史时途经武冈所作。当时,元结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元结到武冈,正值春日踏青时节,他游历山水名胜胜景,并作五言律诗十二首。其中两首为赴武冈途中所作,题为《阳赴武冈道中二首》。此诗即其一。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①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峰中间,轻盈的车驾像鸟儿一样飞回。山路两旁的山花交杂在一起,乱石嶙峋。峡谷中的竹子随风舞动,泉水叮咚作响。山岩闭合好像没有通道,树林展开却仿佛天空一样广阔。永远谈论世俗之事令人厌烦,自告奋勇挂冠而归的年龄。

②注释:①阳赴:前往某地。②壑:山谷。③涧:山间的水沟。④磴:石台阶。⑤岫:峰峦。⑥喧:喧闹。⑦纷:杂乱。⑧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峰)高耸入云。⑨纡:弯曲。⑩窈窕:深邃的样子。(形容山路)弯弯曲曲。⑪缭绕:盘绕曲折。⑫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弯弯曲曲。⑬萦:缠绕。⑭纡:弯曲。⑮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弯弯曲曲。⑯缭绕:盘旋曲折。⑰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⑱扪:摸。⑲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⑳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㉑扪:摸。㉒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㉓纡:曲折。㉔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㉕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㉘纡:曲折。㉙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㉚扪:摸。㉛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㉜纡:曲折。㉝窈窕:深远的样子。(形容山路)盘绕曲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连州刺史时路过武冈时写的。元结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厌倦以及归隐山林的愿望。

首联“合沓千峰里,轻舆鸟背还”,写诗人在群山环绕中行进,轻车简从如同鸟儿展翅高飞轻松自在。颔联“山花交乱石,硖竹袅奔泉”,描写了山花烂漫和乱石丛生的峡谷景象,突出山野风光之美。颈联“岩合疑无径,林开忽有天”,写山岩之间似乎没有通路可走;但一进入树林之中,又仿佛看到了天空一样开阔明亮。尾联“永言辞俗鞅,自卜挂冠年”,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心情及自选退隐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