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佩遥辞尺五天,息机且问汉阴田。
洛中旧盛耆英侣,海上元多服食仙。
定拟渊明三益咏,不传平子四愁篇。
此归访学人非少,白发还堪比伏虔。

注释:

曳佩遥辞尺五天,息机且问汉阴田。

洛中旧盛耆英侣,海上元多服食仙。

定拟渊明三益咏,不传平子四愁篇。

此归访学人非少,白发还堪比伏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知周中丞退休的消息后,写下的一首感怀之作。全诗以“曳佩”和“息机”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曳佩遥辞尺五天”,描绘了诗人离开官场的场景。诗人身着官服,手持玉佩,踏上了遥远的仕途之路。他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但也不免有些不舍和惆怅。这里的“尺五天”指的是洛阳,因为洛阳曾是东汉的都城,也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而诗人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也带走了他的回忆。

次句“息机且问汉阴田”,则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放下手中的公务,开始向家乡的方向走去。他想要了解故乡的发展状况,询问那里的农田是否丰收。这里的“汉阴田”指的是汉阴县的农田,诗人想要通过了解家乡的情况,来安慰自己的心灵。

第三句“洛中旧盛耆英侣”,进一步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洛阳曾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有许多才俊之士聚集在一起。诗人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的“耆英侣”指的是那些杰出的人才,他们共同见证了洛阳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两句“定拟渊明三益咏,不传平子四愁篇。”则是对陶渊明和杜甫的评价。诗人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有三益之处(即清新自然、淳朴真挚、意蕴深厚),而杜甫的诗歌也有四愁之哀(即悲悯苍生、忧国忧民、忧思纷乱、忧心如焚)。诗人对这两位文学大师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的作品与这些大师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并没有将它们流传下来。

最后一句“此归访学人非少,白发还堪比伏虔。”则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诗人打算回到故乡,继续追求学问。虽然他已经年迈,头发也花白了,但他依然希望能够像汉朝的名臣伏虔那样,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里的“学人”指的是那些有学问有才能的人,而“伏虔”则是汉代著名的大臣,以其清廉正直和才华横溢而闻名。

整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繁华景象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热爱。同时,通过对陶渊明和杜甫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和对国家的贡献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