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慕元宝,采珠赤水阳。
智离与象罔,欲遣不得将。
至人握元化,韫匮储灵光。
在物泯形索,焉用求茫洋。
六籍开榛秽,广辙亘八荒。
吾衰不获聘,有志空徜徉。
子负千里志,六骥方腾骧。
策之圹䍚野,举步成周行。
愿子勖终修,去矣观翱翔。
【注释】
1、元: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送”。
2、慕元宝:慕,羡慕;元宝,指珍宝。
3、采珠赤水阳:采珠,指在赤水中采摘珍珠;赤水,即今天的长江。
4、智离与象罔:智,智慧;离,分开;象罔,传说中一种能辨别是非的野兽;将,率领。
5、至人: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6、韫匮储灵光:韫,蕴藏;匮,柜子;储,储藏;灵光,指道的光辉。
7、泯形索:使物的形状消失,寻找它的踪迹。
8、六籍:六经,儒家经典。
9、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10、吾衰不获聘:吾,我的;衰,衰老;不获,没有;聘,聘请。
11、子负千里志:子,对他人的尊称;负,承担;千里,形容志向之远;志,志向。
12、六骥方腾骧:六骥,比喻有才能的人;腾骧,奔驰。
13、圹䍚(kuò)野:圹䍚,大路;野,野外。
14、周行:四周的大道。
15、勖(xù)终修:努力完成自己的修养和学习。
16、去矣观翱翔:去,离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给陈元之写的一首赠别诗。全诗共八句,内容上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陈元之的赞赏之情。后四句为第二部分,主要表达诗人自己的愿望和决心。
诗人以“昔我慕元宝”开篇,表达了他对陈元之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元宝”,既可以理解为珍贵的宝物,也可以理解为有才能的人。诗人通过赞美陈元之的才能和品德,表达了自己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期望。
诗人用“智离与象罔”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里的“智离”和“象罔”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它们能够辨别是非、区分善恶。诗人通过引用这两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希望陈元之能够具备这种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诗人用“至人握元化”来形容陈元之的境界。这里的“至人”指的是最高境界的人,他们能够掌握道的精髓、领悟宇宙的真理。诗人通过赞美陈元之的境界,表达了自己对他深深的钦佩和期待。
诗人用“韫匮储灵光”来形容陈元之的品质。这里的“韫匮”指的是珍藏、储存的意思,“储灵光”则是说陈元之有着道的光辉。诗人通过赞美陈元之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深深的敬佩和期待。
诗人用“在物泯形索”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里的“在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泯形索”则是说这些外在的事物已经失去了形态,无法再去寻找它们的痕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事物本质的思考和认识。
诗人用“焉用求茫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茫洋”指的是无边无际、浩渺的空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的不屑和轻蔑。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成就应该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虚幻的东西。
诗人用“六籍开榛秽”来形容儒家的经典。这里的“六籍”指的是儒家的六部经典,“榛秽”则是说这些经典曾经被埋没、受到污染。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恢复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诗人用“广辙亘八荒”来形容自己的意愿和行动。这里的“广辙”指的是广阔的道路,“亘八荒”则是说这条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八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诗人用“吾衰不获聘”来表达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这里的“衰”,指的是年老体衰;“不获聘”,则意味着无法得到重用和提拔的机会。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无奈和辛酸的情感。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坚持理想的决心和勇气。
最后两句,诗人用“子负千里志”来形容陈元之的志向和抱负。这里的“负”,指的是承载或承担;“千里志”,则意味着拥有伟大的志向和抱负。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陈元之的祝福和鼓励。他希望陈元之能够像古代的英雄一样,胸怀壮志、勇往直前。
最后两句,诗人用“六骥方腾骧”来形容有才华的人奋发向上的状态。这里的“六骥”,指的是六匹骏马;方腾骧,则意味着奋力向前奔跑。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陈元之的祝愿和期望。他希望陈元之能够像这六匹骏马一样,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陈元之的鼓励和鞭策。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陈元之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