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已晚,忽见菊花丛。
独坐闲亭上,相期细雨中。
烛融兰焰紫,杯泛杏膏红。
未听歌钟罢,萧然动北风。
【注释】
与陈宗虞夜坐:与陈宗虞一同坐在亭子里赏月。烛融兰焰紫,杯泛杏膏红:蜡烛燃烧着兰草的香味是紫色,酒杯中杏木的油脂是红色。萧然动北风:在北风中感到凄凉。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的是诗人与友人陈宗虞同坐亭子赏月的情景,写尽了赏月时的情趣,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不知秋已晚”一句,点明时间是在秋天,而秋天的晚上,往往有凉意,因此说“不知秋已晚”。这一句看似平常,但诗人却从这一感觉入手,引出下文的情思。
“忽见菊花丛”,突然看见一丛菊花,于是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想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孟嘉。这里用典,既表明赏菊的时间,也表明赏菊的人。
“独坐闲亭上,相期细雨中”,两人相对而坐,共赏明月,这是很难得的,因此要约定下次再赏月。两句一前一后,一正一反,构成鲜明的对照。
“烛融兰焰紫,杯泛杏膏红”,是具体描绘两人赏花、饮酒的情景。这里的“烛”、“杯”都是陪衬之物,用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诗人运用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词句,把赏花、饮酒时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未听歌钟罢,萧然动北风”,是写夜深了,酒喝多了,不知不觉地听到外面传来歌妓们唱《梅花落》的声音,而自己也被北风吹醒,不禁感到寂寞凄凉起来,这两句写景抒情,收束全篇。
全诗以写景为主,中间穿插了两个典故,即陶渊明的《饮酒》和孟嘉“堕泪沾衣”的故事,这样写,不仅使诗歌内容显得丰富,而且使诗歌具有一种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