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剪海犀革,一尺如月圆。锦绦挂东壁,时或生紫烟。
上画胡奴驰铁骑,白草经霜枯满地。貂袄回头臂两弓,远望双飞皂雕至。
此物怀当弱冠年,高插庐子城东边。射罢周瑜冢头坐,常浇绿酒呼重泉。
抱书十度金陵走,丈夫蹭蹬终不偶。没羽徒夸射虎人,毛锥负却穿杨手。
摩挲此物敝埃尘,感慨从前一怆神。道旁裋褐成衰丑,谁识飞扬跋扈人。
箭月歌
谁剪海犀革,一尺如月圆。锦绦挂东壁,时或生紫烟。
上画胡奴驰铁骑,白草经霜枯满地。貂袄回头臂两弓,远望双飞皂雕至。
此物怀当弱冠年,高插庐子城东边。射罢周瑜冢头坐,常浇绿酒呼重泉。
抱书十度金陵走,丈夫蹭蹬终不偶。没羽徒夸射虎人,毛锥负却穿杨手。
摩挲此物敝埃尘,感慨从前一怆神。道旁裋褐成衰丑,谁识飞扬跋扈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射箭的诗,表达了对射箭技艺的自豪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第一句“谁剪海犀革,一尺如月圆。”描述了射手用海犀革制作的箭矢,箭矢的长度如同一尺般圆满。这体现了射手对技术的精湛和对细节的把握。
第二句“锦绦挂东壁,时或生紫烟。”描绘了箭矢上的彩带,以及箭矢在射出时可能出现的烟雾。这既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象征着射击时的紧张气氛。
第三句“上画胡奴驰铁骑,白草经霜枯满地。”描绘了箭矢上的图案,这些图案可能代表着射手的身份或者他们的职业。接着,诗人通过“白草经霜枯满地”这个意象,表达了对射手所处环境的艰苦和艰辛。
第四句“貂袄回头臂两弓,远望双飞皂雕至。”描绘了射手的装束和动作,以及他们在远处看到的猎物。这既展现了射手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他们对狩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此物怀当弱冠年,高插庐子城东边。”表达了射手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自己成就的骄傲。这里的“弱冠年”指的是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的年纪,而“高插庐子城东边”则暗示了射手的社会地位或者他在社会中的地位。
第六句“射罢周瑜冢头坐,常浇绿酒呼重泉。”描绘了射手在射箭后的行为,他坐在周瑜的坟墓上,一边喝酒一边感叹生命的短暂。这既展现了射手的个性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第七句“抱书十度金陵走,丈夫蹭蹬终不偶。”描绘了射手在旅途中的经历,他曾经多次前往金陵(今南京)学习射箭技巧。然而,尽管他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还是没有取得成功。这既表达了射手的无奈和失落,也反映了他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第八句“没羽徒夸射虎人,毛锥负却穿杨手。”描绘了射手虽然技艺高超,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里的“没羽”指的是箭矢落地时羽毛散落的景象,而“穿杨”则是古代的一种射箭技艺,需要精准地射中靶心。这既体现了射手的技艺,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第九句“摩挲此物敝埃尘,感慨从前一怆神。”描绘了射手对物品的回忆,以及他对过去的感慨。这里的“摩挲此物”可能指的是他抚摸着自己曾经使用过的物品,而“敝埃尘”则暗示了物品已经变得破旧不堪。这既表达了射手对过去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第十句“道旁裋褐成衰丑,谁识飞扬跋扈人。”描绘了射手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里的“裋褐”是一种古代的服饰,而“成衰丑”则意味着他已经变得衰老和丑陋。然而,他依然能够昂首挺胸,展现出自己的自信和风采。这既表达了射手的坚韧和毅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射箭技艺的描述和对射手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技艺高超、充满自信和坚韧精神的射手形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