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天目卧,修竹自成居。
飞瀑面衡宇,青山手道书。
花间谢车骑,镜里出樵渔。
不学於陵叟,桔槔恒晏如。
偶来天目卧,修竹自成居。
飞瀑面衡宇,青山手道书。
花间谢车骑,镜里出樵渔。
不学於陵叟,桔槔恒晏如。
注释:
偶来:偶尔来访。
天目:天目山,位于浙江省境内。
修竹:修长的竹子。
自成居:自己就住在里面。
飞瀑:瀑布水流迅速的样子。
面衡宇:映衬着房舍。
青山:指山峰,这里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秀丽。
手道书:用手抚摸书写。
花间:花朵之间。
谢车骑:谢灵运,字叔宝,南朝梁文学家。谢灵运曾隐居于东皋,故此处称谢为”车骑”。
镜里:镜子中。
樵渔:樵夫和渔夫,泛指劳动人民。
於陵叟:《论语·雍也》记载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中“知者”是指有智慧的人。这里指的是懂得欣赏山水的智者。
桔槔(jié gāo):古代一种简单的提水工具,由两根杠杆组成,一端连接水桶,另一端连接一个杠杆,通过拉动杠杆使水桶上下运动以提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访问了天目山之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首句“偶来天目卧,修竹自成居”描绘了诗人偶然来到天目山,被那茂密的竹林所吸引,仿佛自成一家的情景。次句“飞瀑面衡宇,青山手道书”则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和山间的宁静氛围,以及诗人在这里读书写字的场景。最后两句“花间谢车骑,镜里出樵渔”以谢灵运、樵夫和渔夫等人物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