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白莲社,池种白莲花。
清梵既已毕,浊醪徐当赊。
远公故不禁,陶令亦无他。
从此西方路,还应置酒家。
【解析】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诗人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南麓筑屋定居,取“一丘岿然”之意,命名“小轩”。此诗即写于此时。
其一,首句“小轩新构枕白莲池”,点明“小轩”位置。“白莲池”是“碧莲”的别称。第二句“即碧莲也”,点明“小轩”所居之“池”。
其二,“一丘岿然池上三方皆竹,闲居偶成四章”。“四方皆竹”是形容“方丈”四周都是竹子。
其三,“壁画白莲社,池种白莲花”。“白莲社”是说有白莲画的墙壁。“白莲花”是写有白莲花的池塘。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意思是:白莲社的壁画,白莲池中种植的白莲花,都映照在方塘里,使方塘更加美丽了!
其四,“清梵既已毕,浊醪徐当赊”。“清梵”是指佛教中的清净之声。“浊醪”是酒名。这一句的意思是:佛教中清净的声音都已结束了,那么浊酒吧?“徐当赊”意思是慢慢来,不必急于一时,可以慢慢地喝。
其五,“远公故不禁,陶令亦无他。从此西方路,还应置酒家。”远公是慧远的号。慧远在庐山建立东林寺,提倡净土宗,与陶潜同为净土宗祖师。远公和陶潜都是僧人,所以用他们来比拟苏轼。“西方”是佛教语,指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句的意思是:远公和尚原来就不曾禁止饮酒,陶潜先生也是没有其他的想法。从此之后,苏轼可以继续在西湖边建亭置酒了。
【答案】
小轩新构枕白莲池 即碧莲也 一丘岿然池上 三方皆竹 壁画白莲社 池种白莲花
清梵既已毕 浊醪徐当赊 远公故不禁 陶令亦无他 从此西方路 还应置酒家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诗人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南麓筑屋定居,取“一丘岿然”之意,命名“小轩”,此诗即写于此时。 首句“小轩新构枕白莲池”,点明“小轩”位置。“白莲池”是“碧莲”的别称。第二句“即碧莲也”,点明“小轩”所居之“池”。 “四方皆竹”,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 第三、四句:“壁画白莲社,池种白莲花”,描写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景。白莲社的壁画,白莲池中种植的白莲花,都映照在方塘里,使方塘更加美丽了。“既已毕”、“徐当赊”,写出了作者的悠然自得。 第五句:“远公故不禁,陶令亦无他”,以慧远、陶潜两位高僧作为比喻,表明自己虽不饮酒却也不反对别人饮酒,同时表明自己并不因饮酒而影响修行。 第六句:“从此西方路,还应置酒家”,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喻,表示自己要继续在西湖边建亭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