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绨几在明光,谁借前筹计朔方。
黄石一编天子傅,青云尺檄尚书郎。
功名绛灌无同列,驰骋淄渑岂异乡。
东望不须疑蜃气,橐中长铗九秋霜。

【注释】

绨几:古琴,以丝织品作弦。明光殿:西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汉中市南。《汉书·武帝纪》:“元光三年春正月……作建章宫。”又《五行志》:“元光三年春二月,有星孛于天市垣北。”前筹计朔方:指为朝廷筹划边事。黄石一编:指《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天子傅:指《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尚书郎:《史记》、《汉书》的作者司马迁、班固都是汉武帝时期的史官,故称。绛灌:《史记》中的《绛侯世家》、《淮阴侯列传》,是记载刘邦与韩信、彭越的传记,绛侯是刘邦,淮阴是韩信的封号。驰骋淄渑:指《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淄渑,齐国二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向来绨几在明光”,是说从前(申职方)曾借给过我丝织品,现在(左迁莱州推官时)来索还。“绨”即“绨袍”,“几”是琴,这里泛指丝织物。“明光”是汉代宫殿名,在长安城西。这句说从前你借给我的丝织品还在明光殿。次句“谁借前筹计朔方”,是说从前你为朝廷筹划边疆大事。“前筹”指谋划,“筹”是计算。“朔方”指北方边境地区。这句说谁为你出谋献策筹划边防。“前筹计朔方”和首句“向来绨几在明光”是互文见义,意思是说,你过去为我出过谋划策,筹划边疆之事。“谁”字承上启下,表明自己对此深感感激。第三句“黄石一编天子傅”,是说自己从黄石公那里得到《素书》(或《黄石公三略》)一书,这本书是辅佐帝王的法宝,后来成为刘邦的军师。末句“青云尺牍尚书郎”,是说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后也当了尚书郎这样的官。“青云”指仕途直上云霄,“尺牍”是书信,“尚书郎”是官名。这句说自从得到《黄石公三略》后,就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做了皇帝身边的近臣。第四句“功名绛灌无同列”,是用典。绛侯周勃、淮阴侯韩信,都是汉初开国功臣,封爵位最高的就是他们二人,但都没有做过丞相,所以称“无同列”。这一句说,像你这样的功业和名望,没有谁能和你相比并驾齐驱的。末句“驰骋淄渑岂异乡”,是说自己虽然到外地做官,但仍然是家乡的淄、渑一带。“淄渑”都是山东地名。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离开京城,但并不感到生疏。末联写自己对申职方的依依惜别之情,用典贴切,意蕴丰富,感情深厚。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