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冯蜡屐据胡床,不数南楼在武昌。
城外青山排坐入,月中瑶树对分行。
呼来渑酒寒逾绿,歌罢齐讴夜未央。
自是诸贤多意气,留髡莫遣醉时狂。
【注释】
中秋夕:指中秋节。冯蜡屐:指在庭院中赏月时,把脚伸入水中。胡床:指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南楼:武昌的名胜古迹。青山排坐人:形容诗人站在庭院中远望武昌城时,看到城外的青山像一排排的座位排列着。瑶树:指月亮。“排”字,是说月亮像排成一行的长椅,而“对行”,则是说月亮像排成一行的长椅中的长椅。渑酒寒逾绿:指诗人喝到渑酒时,酒味很冷。齐讴:齐声歌唱。夜未央:夜晚还未结束。留髡莫遣醉时狂:留髡:留住你的头,不让你的头发全掉光;遣:让。狂:放荡、无节制。
【赏析】
《中秋夕诸先辈邀饮使院有作》,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中秋佳节之夜,同辈好友相聚饮酒赋诗之乐,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共度良宵的喜悦之情。
首联“还冯蜡屐据胡床,不数南楼在武昌。”写诗人和宾客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兴致颇高。“蜡屐”即用蜡制成的拖鞋,这里指穿拖鞋。“冯”,通“凭”。胡床,是一种可以折叠起来的轻便坐具。“不数南楼在武昌”,意思是说,这南楼(武昌)的美名,也不足为奇。因为,诗人自己就在这里赏月,自然觉得它并不逊色于其他名胜。
颔联“城外青山排坐入,月中瑶树对分行。”写诗人从庭院中遥望武昌城,只见城外的青山宛如一排排的长椅,而那轮明亮的月儿,则像一座座的瑶池玉树,静静地横卧在空中。“排”字用得传神,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使人如身临其境;而“对行”,则是说月亮像排成一行的长椅中的长椅,显得更加清幽、明丽。
颈联“呼来渑酒寒逾绿,歌罢齐讴夜未央。”写宴会上人们纷纷举杯相庆,歌声嘹亮,欢乐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深夜。“渑”,“一作“酿”。渑酒,就是酿成的酒。“寒逾绿”,指酒已饮尽,但大家仍兴致勃勃地继续饮酒。“齐讴”,即合声唱歌。“夜未央”,意谓夜深了,宴席仍未散去。
尾联“自是诸贤多意气,留髡莫遣醉时狂。”写诗人认为,在座的诸位才子雅士,都是意气风发的好汉,应该尽情欢畅,不要因醉酒而放纵自己。“留髡”,意谓留着你的头颅,不要让它掉落光。“莫遣醉时狂”,即不要让你在醉酒后放纵自己。
这首诗描写了中秋佳节之夜,同僚好友相聚饮酒赋诗之乐。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