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钱塘雅自雄,青衫憔悴出江东。
曾陪谢监观沧海,更向襄王对大风。
荐草功名微禄外,曳裾心事倦游中。
怪来枚叔耽梁苑,应为人间眼未工。
【注释】
钱塘:杭州古称。周广文:名渊,字广文,北宋人。襄藩:即襄州,今湖北襄阳一带。纪善:官名,掌纪纲风俗。青衫:宋代的士人服色。江东:今江苏、浙江一带,周广文曾游历于此。沧海:大海。谢监:谢安,曾任东晋宰相,镇守会稽(郡治在今浙江绍兴),故称“陪谢监观沧海”。襄王:即宋武帝刘裕,曾封为荆楚王。对大风:指抗御外敌入侵。荐草:献上良策。曳裾:拖长袍。倦游中:厌倦官场生活。梁苑: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附近地区。枚叔:《史记·滑稽列传》载,汉时东方朔以滑稽闻名天下,他作《解嘲》,其中有“笑之不得,非笑也”的话。这里用枚氏来比喻周广文对朝廷政治的讽刺和讥讽。应:应该。眼工:眼光敏锐。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作者与友人周广文告别之际所作。诗中描绘了周广文从江南到北方,又从京城返回江南这一旅途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写周广文由钱塘出发,到江东赴任。“冠盖”,“青衫”,都是古代官员出行的装束。“冠盖钱塘雅自雄”,说明其有不凡的气度;“青衫憔悴出江东”,则透露了其仕途不顺。一个“雅”字和“憔悴”二字,把一个有才之士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四句写周广文曾经陪同谢安观赏沧海之景,又曾同宋武帝共对大风。“曾陪谢监观沧海”,表明周广文曾与谢安一道游览过沧海;“更向襄王对大风”,则是说周广文曾在宋武帝面前抗御外敌入侵。这两句话既表现了周广文博学多才,又表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他仕途坎坷的遗憾之情。
五六句承前而来,言周广文虽身居高位,但志不在位,只是勉强应付而已,因而对官场已感到厌倦。“荐草功名微禄外”,意思是说即使献上一计一策,也不能得到赏识。“曳裾心事倦游中”,则是说他拖长袍子,是因为厌倦于官场生活而不得已之举。这两句既表现了周广文对当权者的不满,又反映了他对现实失望的情绪。
最后两句是说周广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像枚乘那样的人尚且如此,何况他呢?“怪来枚叔耽梁苑,应为人间眼未工。”意思是说:现在枚乘这样的才子尚且如此,那么周广文就更不必说了。“眼工”,即眼光敏锐的意思。“眼工”一词,既点明周广文有识人之明,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扬。
全诗通过叙述周广文离开钱塘、江东、京都、襄州等不同地方的经历,表现了周广文的才华与个性。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周广文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