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异种饶嵩岳,又见枢精应玉衡。

老去乾坤专一室,少来泉石便同盟。

仙人数节真堪饵,怨妇怜花枉得名。

欲向韩终为弟子,还丹未拟付谁成。

王世贞《咏物体六十六首·其三十七·菖蒲》原文如下:

曾闻异种饶嵩岳,又见枢精应玉衡。
老去乾坤专一室,少来泉石便同盟。
仙人数节真堪饵,怨妇怜花枉得名。
欲向韩终为弟子,还丹未拟付谁成。

接下来将分四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曾闻异种饶嵩岳
  • 这句诗表达了对菖蒲奇异品种的传闻。“曾闻”意味着以前听闻,“异种”指的是不同寻常的品种或种类,“饶”则表示丰富或者存在的意思。“嵩岳”指的是中国的五岳之一,嵩山,这里比喻菖蒲生长在高山峻岭之中。
  1. 又见枢精应玉衡
  • “又见”表示再次见到或发现。“枢精”可以理解为核心精髓,“应玉衡”则是指与北斗七星中的玉衡星相对应的意象,象征着平衡和协调。这里的“玉衡星”是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中的一颗重要恒星,象征着秩序和稳定。
  1. 老去乾坤专一室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意指他不再追求外界的事物,而是专心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去”指的是年纪增长,“乾坤”代表宇宙间的一切,“专一室”则表示只专注在一个领域或空间内。
  1. 少来泉石便同盟
  • “少来”表明年轻时的喜好,“泉石”通常指自然景观中的泉水和山石,“同盟”则可能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伙伴。这里的意象可能是说诗人年轻时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精神寄托。
  1. 仙人数节真堪饵
  • 这句诗通过仙家数节(即仙草或仙草节)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特殊食物的珍视。“真堪饵”表示确实适合食用,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稀有而珍贵事物的欣赏和利用。
  1. 怨妇怜花枉得名
  • “怨妇”通常用来形容受到委屈或不幸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虽然美丽但却无端受冤枉或误解的花。“怜花”表达了同情或怜悯的情感,“枉得名”则是指这些花朵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获得它们应有的名字或评价。
  1. 欲向韩终为弟子
  • “韩终”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道家或神仙人物韩终,“为弟子”表示想要成为他的弟子或学生。这里的表述暗示了诗人对于修炼或学习的追求,希望获得更高深的知识和技艺。
  1. 还丹未拟付谁成
  • “还丹”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成果,代表了一种长生不老的愿望。“未拟付谁成”则是说这种愿望还没有实现,无法交付给他人。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修炼过程的艰辛和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

关键词注释

  • 嵩岳:嵩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它不仅是五岳之一,而且还是道教圣地之一,与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说相关联。
  • 枢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枢精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或力量的象征。在这里,它可能代表了平衡、和谐以及宇宙间的秩序。
  • 玉衡星:玉衡星是北斗七星中最靠近北极星的一个星,象征着公正和权威,常被用来象征帝王的统治和国家的稳定。
  • 泉石:泉石常常在中国文化中与隐逸生活、自然之美联系在一起。它们代表着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 仙草:在一些古籍或传说中,仙草被视为具有神奇功效的珍稀药物,能够带来健康和长寿。
  • 怨妇:在传统文化中,怨妇往往象征着悲伤和不幸,她们的遭遇常引起文人墨客的同情与感慨。
  • 还丹:还丹是一种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代表着对永恒生命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菖蒲的不同方面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从异种的传说到北斗七星的关联,再到仙草的药用价值,诗歌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哲学思考。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菖蒲的美丽和独特性,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个人修为的追求。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