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月,醉踏未成半。
终夜歌吹喧,谁传广陵散。

题画

二十四桥月色醉,未成半途梦已残。

终夜歌声喧天外,谁将广陵散传?

注释:

  • 题画:在画面上题写诗文。
  • 二十四桥月: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青山隐隐水迢迢”句中的“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的古桥。
  • 醉踏未成半:形容诗人饮酒后步履蹒跚、神情恍惚的样子。
  • 终夜歌吹:整晚都在歌唱和吹奏乐器。
  • 谁传广陵散:传说广陵散是古代一种美妙的音乐,不知是谁将它传到人间。

赏析:
诗的前两句“二十四桥月,醉踏未成半。”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醉酒漫步的情景,他的脚步尚未走到桥的一半就停下了。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闲适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终夜歌吹喧,谁传广陵散?”则转向夜晚的狂欢,诗人似乎在用歌声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最终却不知道这美妙的音乐是谁传给人间的。这里的“广陵散”指的是一种高超而神秘的音乐技艺,它代表着艺术的极致,也是诗人心中无法触及的梦想。

这首诗通过对二十四桥夜景的描绘和对广陵散传说的提及,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艺术追求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