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妻何肉不须疑,一卷维摩静自持。
看到法门真不二,从前绮语尽堪悲。
注释:
- 丙子:指天宝五年,唐肃宗年号。郧台:今湖北安陆县。偶题:偶然题写的诗。十绝:一首四句的诗。
- 维摩:即维摩诘,是古代印度的一位高僧,以善于辩才著称。静自持:内心保持宁静。
- 绮语:华丽的辞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郧台偶题十绝中的一首。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法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一句“周妻何肉不须疑”,意思是说,对于妻子的肉食问题,我无需怀疑。这里的“周妻”可能是指诗人的妻子,也可能是泛指他人的妻子。诗人在这里用“何肉”一词,可能是在表达对食物的淡泊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脱,也可能是在讽刺那些斤斤计较于物质享受的人。而“须疑”则表明了诗人对此并不感到疑惑或困扰。
第二句“一卷维摩静自持”,则是说,只要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维摩诘经》,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这里的“维摩诘”同样是一位古代的高僧,以其善于辩论而闻名。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修行和学习的赞美,或者在暗示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三句“看到法门真不二”,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至高无上和真实存在。这里的“法门”指的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和途径,而“真不二”则是指佛法的真实和圆满。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或者是在赞美佛法的伟大和崇高。
最后一句“从前绮语尽堪悲”,则是说,过去的华丽言辞已经变得令人悲哀。这里的“绮语”可能是指那些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话语,而“尽堪悲”则表明了这些话语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果。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批评那些口吐莲花而实则空虚的行为,或者是在感叹世事无常、人心易变。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欲望的淡然处之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深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