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垂倾老树奇,雾残云泄转多姿。
而今始悟寒林色,大是丹青未竟时。

【注释】

题文待诏玄墓四景(《太平广记》卷五二一引《唐摭言》):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在登科之前,曾做过秘书省正字、东川节度使柳中丞幕下的书记。后因党争被贬为泾县主簿,又改任太学博士,最后到梓州做监盐酒使,因事触怒了宦官王茂源,又被贬为开化县尉。他一生的遭遇坎坷,心情郁愤,常以诗寄托自己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题文待诏”四句:题咏四景,即题咏四个景点。这四景是:玄墓的古塔、老树,雾残云泄的奇景,以及寒林之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把古塔、老树、雾气、云气、寒林,作为自己遭际不遇的象征性景物加以描写,寄寓着深沉的感慨。

首联从古说起,写玄墓的景色。玄墓即玄都观,在长安城北郊,是唐代帝王举行祭祀之所。此观建于东汉明帝时期,历代都有修葺。诗人在这里题咏古迹,其意在于借以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古塔垂倾”,指观中的老塔颓败不堪。“垂倾”,倾斜的样子。“老树奇”,用刘禹锡的诗句“古树多奇姿”(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形容老树挺拔奇特的形态。“老树奇”三字,既是点出题旨,也是对玄都观中古树的形象的概括。“雾残云泄”,写玄都观四周的自然环境。“雾残”是指浓雾散尽之后,云气透出,露出青天;“云泄”则是指云彩密布之后,雨过天晴,露出一片碧蓝的晴空。两句都是用“残”“泄”等字眼来表现景物变化的动态和过程,渲染了一种苍茫浑朴的气氛。

第二联写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色。“而今始悟”,表明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以后,对眼前的景色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寒林色”,指深秋的树林景色。深秋时节,树叶渐黄而落,整个树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寒气之中。“大是丹青未竟时”,“大是”,非常。“丹青”,指绘画或书法艺术。“未竟”,没有完成。意思是说,深秋时节的树林景色十分美丽,但还没有被完全描绘出来,也就是说还处在画家笔下有待完成的阶段。

第三联写诗人的感受。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色,不禁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像那玄都观中的古塔、老树一样,虽然历经沧桑,仍然屹立不倒,可是自己却像那“雾残云泄”的景色一样,虽然美丽动人,但却还没有被人发现、认识和理解。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能像古人那样受到重视。因此,诗人发出感慨:“大是丹青未竟时”。

第四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虽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能够发现、认识和理解他的价值和才华。“丹青未竟”,既指自己尚未被发现、认识和理解,也比喻自己尚未充分发挥才智和才能。“未竟”,没有完成。“大是”,非常。“未竟时”,指有朝一日将得到赏识之时。

这首诗是写景抒情兼议论,全诗意境苍凉,格调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