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沈烟袅碧虚,五千言是读残书。
亦知终日无凡事,只恐凡情未破除。
【注释】
偶题:随意题写的诗。一缕:一缕的烟雾,形容烟袅娜缥缈的样子。碧虚:青翠的天空。沈烟:指袅烟缭绕。五千言:指《道德经》五千言,这里泛指书。读残书:读了又读,直到读尽。亦知:也明白,知道。终日:整天。无事:没有事情。只恐:只怕。凡情:世俗的人情世态。未破除:没有清除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烟”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的不屑一顾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首句“一缕沈烟袅碧虚”,描写了一幅烟雾迷蒙的景象。诗人以“一缕”来强调这缕烟雾的轻盈飘渺,用“袅”字来形容它的柔美、轻盈。而“碧虚”则描绘了一个清澈如洗的天空。这里的“碧虚”与上句的“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
颔联“五千言是读残书”,则是诗人对名利场的深刻反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将自己的读书经历与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看似在读书,但实际上却只是读到了书的皮毛,而没有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这种对名利场的批判态度,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颈联“亦知终日无凡事,只恐凡情未破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的厌恶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他深知自己终日奔波于名利场,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宿;而那种被名利所困扰的世俗情感,也一直困扰着他的心灵。然而,他又担心这些凡情俗念无法得到彻底消除,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尾联“只恐凡情未破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摆脱名利场的束缚,过上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他认为,只有当那些凡情俗念被彻底消除时,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真谛和美好。这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使得诗歌显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这首《偶题》以“烟”为引子,通过对名利场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展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