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可醉吸潇湘色,吐出千枝万枝碧。彭城才守诧墨派,一扫枯篁一千尺。
孟端自是琅玕裔,幅幅生绡露生气。漓漇残沈若有神,或秾或淡皆天真。
后来太常非其伦,自言远步湖州尘,但恨无过梅道人。
声华积渐背时口,遗迹飘零落余手。高阁如聆鸾凤鸣,华堂瞥睹云烟走。
君不见黔宁假王金如山,乞君片纸君仍悭。野人手植三万个,落日清流相对闲。
题王孟端画竹后
老可醉吸潇湘色,吐出千枝万枝碧。彭城才守诧墨派,一扫枯篁一千尺。
孟端自是琅玕裔,幅幅生绡露生气。漓漇残沈若有神,或秾或淡皆天真。
后来太常非其伦,自言远步湖州尘,但恨无过梅道人。
声华积渐背时口,遗迹飘零落余手。高阁如聆鸾凤鸣,华堂瞥睹云烟走。
君不见黔宁假王金如山,乞君片纸君仍悭。野人手植三万个,落日清流相对闲。
【注释】
- 潇湘:湖南地名,此处指潇水和湘江,泛指湖南地区。
- 彭城:即彭城郡,今江苏徐州地区,因秦末楚汉争霸时项羽封此为彭城侯而得名。
- 墨派:宋代文同(号东篱)的别称,以擅长画竹著称,后人称其为“墨竹”。
- 黔宁假王:指唐代李亨之子李泌。
- 片纸:指书信。
- 桂海凋残:指《列子·汤问》中仙人所食之桂,已凋残。比喻世事沧桑,人事变迁。
- 声华:声誉与风度。
- 黔宁假王金如山:意为黔宁假王(李泌)的财富犹如山一般堆积。
- 乞君片纸君仍悭:意为向李泌请求一片纸(书信),李泌却吝啬不肯给。
- 野人手植三万个:形容种植竹子的人众多。
- 黔宁假王:即黔地的太守,这里指李泌。
- 落日清流相对闲:形容夕阳下溪流静静流淌,给人一种悠闲自得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杨慎对明代画家王孟端所画竹子的赞誉之作。诗中通过对王孟端的画作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的第一句“老可醉吸潇湘色,吐出千枝万枝碧”,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王孟端画竹子时的专注与投入。他仿佛沉浸在潇湘山水之中,将其中的绿色、蓝色等自然色彩融入画作,使竹子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丽景象。这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正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彭城才守诧墨派,一扫枯篁一千尺”,诗人进一步赞美了王孟端在画法上的创新精神。他不仅继承了墨派的传统技艺,更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将竹子的线条、纹理等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用“一扫枯篁一千尺”来形容这种变化,既表现了王孟端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三句“孟端自是琅玕裔,幅幅生绡露生气”,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王孟端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他认为王孟端是琅玕后裔,具有天然的灵性和才华。每一幅画作都如同生绡一般,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这里的“生气”一词,既指竹子本身的生机勃勃,也隐喻了王孟端作品中的艺术感染力。
第四句“漓漇残沈若有神,或秾或淡皆天真”,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王孟端画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笔下的竹子既有漓漇般的清瘦,也有残漇般的深沉,无论是浓重的颜色还是淡雅的线条,都透露出一种天真烂漫的气息。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正是诗人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第五句“后来太常非其伦,自言远步湖州尘”,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评价了王孟端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他认为王孟端的画技超越了当时的太常寺画家,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湖州地区的其他画家。这种高度的评价体现了诗人对王孟端作品的高度认可和推崇。
第六句“但恨无过梅道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他认为王孟端的画技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是却没有超越唐代画家梅尧臣的境界。这种遗憾之情既体现了诗人对王孟端作品的赞赏,也反映了他对更高艺术境界的向往。
第七句“声华积渐背时口,遗迹飘零落余手”,诗人回顾了王孟端的创作历程。他认为王孟端的作品虽然声名远播,但却因为时代的变迁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同时,他也感叹自己手中留有关于王孟端的遗迹,但这些遗迹却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怀旧之情既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艺术传承的珍视。
第八句“高阁如聆鸾凤鸣,华堂瞥睹云烟走”,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王孟端画作中的意境之美。他想象自己在高高的阁楼上聆听鸾凤的鸣叫,或者在华丽堂殿中目睹云烟缭绕的景象。这种描绘既展现了王孟端画作的宏伟气魄,也传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九句“君不见黔宁假王金如山,乞君片纸君仍悭”,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孟端作品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黔宁假王的财富就像金山一样堆积,但他却向王孟端索要一片字迹,得到的却是吝啬的态度。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王孟端作品的欣赏,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文人墨客的冷漠态度。
第十句“野人手植三万个,落日清流相对闲”,诗人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王孟端画作中的场景。他想象自己在野外看到许多手持竹子的人种下了三万个竹子,夕阳下的清流静静地流淌着。这里的“闲”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王孟端画作中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的喜爱。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赞美王孟端画竹的技艺、风格以及创作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