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日瞻依咫尺,其奈波罗乏船。
藉令折芦北渡,何似只履西还。
王世贞的《弇园杂题八绝·其一 西归津》是一首富有意境的诗,表达了诗人在佛日瞻依下的思考和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第一句:“佛日瞻依咫尺,其奈波罗乏船。”
- 佛日瞻依:佛祖的日子(佛教中指一天中的正午时分),这里象征时间的宝贵和紧迫。
- 咫尺:形容非常近,几乎可以触摸到。
- 其奈:奈何、无奈的意思。
- 波罗:梵语“波利”(音译)的简称,意为船只。
- 乏船:缺乏合适的交通工具。
- 赏析:此句表达诗人面对佛日,深感时间的流逝之快,而自己却因为缺少合适的交通工具(即船只)而无法及时赶到。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紧迫感。
- 第二句:“藉令折芦北渡,何似只履西还。”
- 藉令:假设的意思。
- 折芦:用芦苇做成的筏子。
- 北渡:向北过河。这里比喻通过困难或危险的考验。
- 何似:不如、哪里像。
- 只履西还:只有一只脚返回西方(比喻只有一次机会)。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如果只能选择一条道路,他宁愿选择那条充满挑战但有希望的道路(北渡),而不愿选择容易却无意义的路(西还)。这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 第三句:“猿声啼处鹤飞去,山色空蒙雨亦奇。”
- 猿声:指山林中的猿猴叫声。
- 啼处:声源所在的地方。
- 鹤飞去:指鹤鸟离开。
- 山色空蒙:形容山的颜色模糊不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雨亦奇:雨景也很奇特。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猿鸣和鹤舞的画面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王世贞的《西归津》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佳作。它通过描绘佛日下的紧迫感、面对困难的选择以及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