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予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注释】
马嵬废庙行:马嵬驿废庙。马嵬,唐玄宗贵妃杨玉环死于马嵬驿事。杜甫曾写《哀江头》以哀悼之。台臣尚秉钧:指宰相李林甫。“寄语县官碑可掊”,意思是说:你们要毁掉那些碑刻。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横曳”即“摧”。 “碎击”即“摧”。 文石,即“文字石”。 “郊薮”即“郊野”。“亟掩藏”即“赶紧掩埋。”
予闻野叟言:我听说有个山野老翁的话。生感激:活着时有感而发。赫赫,威武貌。台臣,宰相。苟如此,如果这样。寺人微细何嗟及,小人小节何须惋惜?
月明骑马陟前冈:月光照着马爬上前面高冈。仰天一笑秋空碧,仰头看着天空中碧蓝的秋空而开怀大笑。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766—770)初年。诗人在长安期间因得罪权贵,被排挤出朝,长期困居在夔州。公元759年,杜甫离开蜀地入川,途中经过马嵬驿,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听到民间传说后的感受;五至八句写诗人对台臣的态度;九至十四句写诗人在马嵬驿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诗人与马嵬驿的往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腐败无能、小人当道的不满,以及诗人自己虽遭贬谪却仍保持高尚品格的自豪心情。
诗的开头四句描写诗人在马嵬驿听到的传说。“台臣”指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他专权乱政,陷害忠良,终于导致安禄山叛乱。诗人听到这样的传说,不禁想起唐代宗和肃宗时发生的一件事来——他们也曾听到过类似的故事,结果都酿成了悲剧。诗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二龙争首”,出自《易经·干》卦辞中的“潜龙勿用”,意谓潜藏的龙尚未飞升时,其势力还不能与天比高。二是“三豕同笼”,出自《韩诗外传》,意为三个猪蹄子绑在一起,就成为一头猪。这两个故事都是比喻小人当政,国家危亡的现象。这里诗人用它们来讽刺李林甫及其党羽的奸诈狡猾、祸国殃民。
“横曳碎击亟掩藏”,这一句是说李林甫等人的罪恶已经暴露,正在被人们掩藏起来。“至今文石埋郊薮”,这句的意思是:到现在这些罪行才被揭露出来。
诗人听到民间传说后,感到十分震惊,便去访问一位山野老人。老人告诉他:“你听说了吗?李林甫这些人,就是现在朝廷中的奸贼啊!他们欺上瞒下,祸国殃民,我们老百姓早就看不惯了!”诗人听罢,感慨万分,于是写了这首诗。
诗的中间四句描写诗人在马嵬驿见到的情况。“予闻野叟言”,这里的“野叟”是山野中的老头儿。诗人在马嵬驿听到了一些传闻,觉得非常奇怪。他说:我听见山里的老头儿们议论这些事情,说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在马嵬驿的事,现在已经被人忘记了。“坐来生感激”,诗人感叹地说:我现在听到这件事,真是又高兴又感慨。他想到当年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还能活下来,而且还有妻子儿女在身边,这是多么幸运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流下了眼泪。
诗人接着又说:“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意思是: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部下,那么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还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呢!这里,诗人把李林甫的奸诈残忍和那些地位卑微的人的卑贱相类比,表达了他对朝廷腐败现象的愤慨之情。
诗的最后一联,描写诗人在马嵬驿看到的景色。“月明骑马陟前冈”,“月明”二字渲染了夜幕降临的气氛;“骑马”则写出了诗人的心情舒畅;“陟前冈”则写出了诗人登上高处的情景。他仰天长笑,只见秋空湛蓝,万里无云。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初年,诗人在长安时因得罪权贵而遭排挤出朝,长期困居在夔州。公元759年,杜甫离开蜀地入川,途中经过马嵬驿,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听到民间传说后的感受;五至八句写诗人对台臣的态度;九至十四句写诗人在马嵬驿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诗人与马嵬驿的往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腐败无能、小人当道的不满,以及诗人自己虽遭贬谪却仍保持高尚品格的自豪心情。
诗的开头四句描写诗人在马嵬驿听到的传说。“台臣”指当时的宰相李林甫,他专权乱政,陷害忠良,终于导致安禄山叛乱。诗人听到这样的传说,不禁想起唐代宗和肃宗时发生的一件事来——他们也曾听到过类似的故事,结果都酿成了悲剧。诗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二龙争首”,出自《易经.干》卦辞中的“潜龙勿用”,意谓潜藏的龙尚未飞升时,其势力还不能与天比高。二是“三豕同笼”,出自《韩诗外传》,意为三个猪蹄子绑在一起,就成为一头猪。这两个故事都是比喻小人当政,国家危亡的现象。这里诗人用它们来讽刺李林甫及其党羽的奸诈狡猾、祸国殃民。
“横曳碎击亟掩藏”,这一句是说李林甫等人的罪恶已经暴露,正在被人们掩藏起来。“至今文石埋郊薮”,这句的意思是:到现在这些罪行才被揭露出来。
诗人听到民间传说后,感到十分震惊,便去访问一位山野老人。老人告诉他:“你听说了吗?李林甫这些人,就是现在朝廷中的奸贼啊!他们欺上瞒下,祸国殃民,我们老百姓早就看不惯了!”诗人听罢,感慨万分,于是写了这首诗。
诗的中间四句描写诗人在马嵬驿见到的情况。“予闻野叟言,”这里的“野叟”是山野中的老头儿。诗人在马嵬驿听到了一些传闻,觉得非常奇怪。他说:“我听见山里的老头儿们议论这些事情,说是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死在马嵬驿的事,现在已经被人忘记了。”“坐来生感激,”诗人感叹地说:我现在听到这件事,真是又高兴又感慨。他想到当年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还能活下来,而且还有妻子儿女在身边,这是多么幸运啊!想到这里,他不禁流下了眼泪。
诗人接着又说:“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意思是: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部下,那么那些地位低微的人还有什么值得叹息的呢!这里,诗人把李林甫的奸诈残忍和那些地位卑微的人的卑贱相类比,表达了他对朝廷腐败现象的愤慨之情。
诗的最后一联,描写诗人在马嵬驿看到的景色。“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意思是:月光洒满高岗,我在骑马登高俯视,只见秋空如洗,湛蓝一片。
这首七绝写得气势豪迈,笔势酣畅,一气贯注,充分表现出杜甫那种忧国忧民、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性格特征,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兼优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