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纪清秋杀气遥,扶桑铜柱崒高标。
风悲画角关山迥,云去苍梧毕斗摇。
正忆郊迎虚玉辂,即愁边守醉金貂。
黄河白草萧萧去,胡马千群出射雕。

《立秋日》

【注释】

南纪:即南方,指中国南部地区。纪,代称。

清秋:秋天的凉爽气候。杀气遥:指秋风肃杀之气远播。

扶桑铜柱:传说中的昆仑山中,有神木扶桑,其上生有九条龙,九条龙各持一根铜柱,支撑在昆仑山上,以保护昆仑山不被风雨冲刷和侵蚀。后用来比喻国家或民族的支柱。

崒高标:形容高耸入云。

关山迥:关山迢递,遥远。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广西省一带。毕斗摇:北斗星转动的样子。

虚玉辂:用白玉装饰的车驾,表示天子的车驾。

边守醉金貂:指边塞的将帅们披着黄金貂裘,饮酒作乐。

白草:泛指荒原。

射雕:指打猎。

胡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马匹。千群出:形容数量众多,如千马奔腾而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秋季,当时李白正在长安。

首联“南纪清秋杀气遥,扶桑铜柱崒高标。”起笔点明时节为初秋,但已觉寒意逼人,秋风萧瑟。接着描写了昆仑山上的神木扶桑,其上生长九根铜柱,以支撑昆仑山免受风雨冲刷和侵蚀。这里用“突兀撑青穹”来形容铜柱之高大,形象地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颔联“风悲画角关山迥,云去苍梧毕斗摇。”进一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景象。关山遥遥,风声凄凉;天边白云渐去,北斗星也显得摇摇欲坠。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色,更表现出了边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颈联“正忆郊迎虚玉辂,即愁边守醉金貂。”诗人由景入情,从西北边陲的壮美景色转向了对朝廷的怀念与忧虑。他回忆起当年在京城时,皇帝曾派人前来迎接自己,并赏赐了华丽的马车和珍贵的貂裘。然而如今身处边疆,却只能愁肠百结地度过每一天。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思念之情,又反映了边塞将士们为国家戍边、保家卫国的忠诚精神。

尾联“黄河白草萧萧去,胡马千群出射雕。”诗人的视线再次回到了眼前的景象,只见黄河岸边,白草萧萧,胡马成群结队地奔腾而来。这里的“黄河白草萧萧去”,既描绘出了大漠孤烟直的壮美景色,又暗含着边塞将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的不易与艰辛。而“胡马千群出射雕”则更加突出了边塞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紧张的战争场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朝廷的思念之苦。同时,它也展现了边塞将士们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