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品泉流,争名不相下。
岂无幽涧中,清恐人知者。
注释:
处处品泉流,争名不相下。
到处去品味泉水的流动,争着名位却互不服输。
岂无幽涧中,清恐人知者。
难道就没有那些深藏在山涧中的泉水吗?清澈的水恐怕被人知晓吧。
赏析:
这是一首以惠山泉水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一、首联“处处品泉流,争名不相下”。诗人以“处处品泉”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四处流淌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接着,诗人用“争名不相下”来形容泉水之间相互竞争、不甘落后的态度,表现出它们对名声的重视。这两句诗通过对泉水的描绘,展现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二、颔联“岂无幽涧中,清恐人知者。”诗人继续描绘泉水,指出它们并非没有隐藏在幽静之处的。然而,诗人却担心这些清澈如玉的泉水会被世人所知晓,从而失去它们的神秘与纯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泉水的珍视之情,也反映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
三、颈联“惠山泉”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惠山泉”为题,将惠山泉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其形态、声音、味道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惠山泉水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惠山泉水与其他泉水进行比较,突显了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和价值。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题目,还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惠山泉水,使整个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四、尾联“岂无幽涧中,清恐人知者。”诗人再次强调惠山泉水的存在,并表达了对泉水不被世人所知的忧虑。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泉水的珍视之情,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色彩。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