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为生理,因谙农圃情。
时拟鹿门人,相从耦而耕。
树艺与稼穑,小大名有营。
择木羡高鸟,临水濯长缨。
婆娑衡宇下,偃仰遂平生。
伐檀古所珍,考槃利居贞。
吾闻于陵子,灌园薄齐卿。
亦有陶朱公,扁舟垂令名。
岂不贵轩冕,云壑自潜形。
古人秉微尚,遐哉谢尘荣。
【注释】
- 山庄杂咏:写于山中别墅的诗文。
- 自学为生理:指自给自足的生活。
- 时拟鹿门人:时,时常;拟,仿效;鹿门,指东晋陶渊明,曾隐居山林,号为“五柳先生”。
- 相从耦而耕:相随,相互;耦(ǒu),两两成对;耕,耕种。即结伴耕种。
- 树艺与稼穑:树,种植;艺,栽培;稼(jià),庄稼;穑(sè),收割。指种植和收获农作物。
- 小大名有营:小名,指农事劳动;大名,指经营产业。
- 择木羡高鸟,临水濯长缨(yíng):选择树木茂盛的地方,羡慕自由飞翔的大鸟;在水边洗涤长缨(古代的一种头饰)。
- 婆娑衡宇下,偃仰遂平生:婆娑(pósuō),徘徊的样子;衡宇,横放的房子;偃仰,躺卧;遂,顺从;平生,一生一世。意谓徜徉于庭院之中,尽享人生之乐。
- 伐檀古所珍,考槃利居贞:檀(dān),指檀树,古代贵族常用来制作车毂;考槃(pán),《诗经》中有《考槃》,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篇;利居,处于有利的地位;贞,诚实。意谓砍伐檀树,这是古人所看重的;隐居生活,是追求高尚品德的表现。
- 吾闻于陵子,灌园薄齐卿:于陵子,指春秋时鲁国孔子的学生、政治家管仲,字子羽;灌园,指管仲曾做过齐国的园吏。《论语》:“子路问曰:‘管仲何如人也?’曰:‘仁矣乎!’‘何哉?’曰:‘管仲镂簋朱丝而为肉。’‘何以知其然也?’‘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齐卿,指齐国的卿大夫。意谓我听说过管仲,他曾担任过园吏,也曾担任过齐国的卿大夫。
- 亦有陶朱公,扁舟垂令名:陶朱公,指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曾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有功,后弃官经商,致富巨万。扁舟,小船;垂,流传;令名,好名声。意谓也有像范蠡那样的人,他们乘坐扁舟,传播着美好的声誉。
- 岂贵轩冕,云壑自潜形:轩冕,指高官显位;云壑(hè),指深山幽谷;潜形,隐藏形迹。意谓难道要追求高官显位,在深山幽谷中过着隐逸生活。
- 古人秉微尚,遐哉谢尘荣:微尚,微小的德行;谢尘荣,表示对世俗荣华的淡漠。意谓古人以微小的道德行为为崇尚,对世俗的荣华富贵淡然处之。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山庄时所作杂咏组诗中的第二首。前四句总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和情趣。“自学为生理”以下七句具体描绘出自己的农圃情和隐士生活的惬意。“吾闻于陵子”以下八句则通过历史故事,赞颂那些隐逸高人。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第一联“自学为生理”,点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因谙农圃情”,“谙”,熟悉;“农圃情”、“樵牧趣”都是泛称田园生活的情趣。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熟悉和喜爱之情。“时拟鹿门人”,承上启下,表明自己虽已不学为政,但仍然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时”,时常;“拟”,仿效;“鹿门”,指东汉隐士庞德公居处的鹿门山。“相从耦而耕”,“耦”同“偶”,指男女结为伉俪;“耕”,耕作。这两句说明自己经常与妻子相随一起耕地种田,过着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树艺与稼穑,小大名有营”,“名”通“鸣”,指鸣禽;“营”,这里指饲养家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种植作物和饲养家禽家畜的情景。“小名”,农事劳动;“大名”,经营产业。这两句说明自己从事农务劳动和经营家业两方面的工作。“择木羡高鸟”二句,写自己在庭院中悠闲自在地休息娱乐。“树艺”指种植树木、蔬菜等农作物;“稼穑”指播种、收获庄稼;“小名”指农事劳动;“大名”指经营产业。“择木”,比喻选择环境;“临水”,指在水边休息;“濯长缨”,指洗头沐浴。这两句说,在庭院里选择一棵高大的树木,在水边的草地上休息,洗去一天的疲惫。“婆娑衡宇下”,在庭院建筑中徘徊游乐,这一句是说自己在庭院中徘徊游赏。“偃仰遂平生”,躺在庭院建筑中休息游玩,这一句是说在庭院中尽情享受生活乐趣。“伐檀古所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中的清苦。“伐檀”,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的话,意思是砍柴;“考槃”,引自《诗经·考槃》,原诗中描述一位隐士在深山幽谷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利居”,处于有利的地位;“贞”,诚实。这几句说,自己砍柴作为谋生的手段;居住在深山幽谷中过着简朴无华的生活;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不贪财图利;保持着诚实的品质。“吾闻于陵子”,这两句说,我曾经听说管子曾经担任过园吏,也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卿大夫。(管子姓管名仲,字子羽,春秋时人。)“灌园”,这里指管仲曾在齐国担任过园吏。管子曾建议齐桓公实行盐铁官营,并亲自主持开凿了盐池和煮盐锅。他主张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奢侈。因此,后人称管仲为“管子”。这两句说,我曾经听说过管仲的事情。他曾担任过齐国的园吏,后来也当过齐国的卿大夫。“亦有陶朱公”,这一句承上启下,指出管仲虽然有过富贵的时候,但后来又弃官经商,过着富裕而清白的生活。“亦”,副词,表示推测语气;“陶朱”,指春秋末年商人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户人。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有功,后辞官经商致富,自称陶朱公。“亦有”,也有,表示肯定的意思;“扁舟”,这里指乘船;“垂令名”,流传着好的名声。这一句说,也有像范蠡那样的人,他们乘坐着小船,流传着好名声。这一句是说范蠡弃官经商,过着富裕且清白的生活。“岂贵轩冕”,“轩冕”,指显赫的高官;“岂”,疑问代词;“贵”,贵重。这一句说,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高官显位呢?为什么不在深山幽谷中过着隐居生活呢?“云壑自潜形”,云壑,指深山幽谷;“潜形”,隐居生活。这两句是说,为什么不在深山幽谷中隐居起来呢?“古人秉微尚”,“微尚”,微小的德行;“秉微尚”,持有微小的德行。这一句是说,古人持有微小的德行。“遐哉谢尘荣”,“遐哉”,感叹词,表示惊讶的语气;“谢”通“舍”,放弃。这一句是说,古人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远离尘世。“古人秉微尚”,承接前面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古人持有微小的道德行为就是最好的德行。“遐哉谢尘荣”承接前面的内容,进一步说明古人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远离尘世。这两句是说,古人持有微小的德行,就足以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远离尘世了。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庄时所作杂咏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恬淡,风格清新雅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